近日,池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碳一新能源(池州)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建设(一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一次公示》。
该项目由碳一新能源(池州)有限责任公司投建,总投资额11亿元,选址安徽省池州市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拟购置投料站、包覆炉、冷却仓等设备,同时,配套建设厂房内电气、给排水、消防、环保设施等。
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年产5000吨硅碳负极材料的能力,对提升当地锂电产业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新能源领域后起之秀的碳一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聚焦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负极材料及未来新材料,囊括了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系、硬碳、锂金属等全品类负极业务。
目前,碳一新能源在浙江衢州江山、山东青岛、云南水富、黑龙江双鸭山、安徽宣城、安徽怀宁均有布局,构建了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硅系负极全产业链,海外基地韩国AONE年产10万吨的负极材料工厂也在持续推进中。
近两年,硅基负极成为碳一新能源的布局重点。
2024年4月,碳一新能源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能源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20亿元,项目采用CVD气相沉积工艺生产新型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规划年度产能3万吨。
今年3月,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万吨新型硅碳负极生产基地项目签约池州。项目总投资34亿元,拟用地500亩,主要产品为硅碳负极材料。
硅基负极材料是以硅为活性物质,通过与锂离子发生反应实现储能的电极材料,起着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硅基负极具有高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这远高于传统石墨负极的372mAh/g,因此被视为新一代锂电负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中材料中备受关注。
业内预计,到2027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需求量或达113.5万吨,市场规模将达5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