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质腐植酸”土壤健康与农业绿色发展大会在河南新乡举行。会议聚焦新质腐植酸技术创新、产业化应用、绿色发展路径等核心议题,邀请来自腐植酸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的代表与专家学者5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寻新质腐植酸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会上发布的《新乡倡议》,更被业界视为承载着腐植酸人的历史使命。
本次大会由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协办,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心连心集团)承办,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中心,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田灌溉研究所等多家单位支持。大会由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副会长、农业农村部农田中心原副主任李荣和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双主持。
行业强音:以“新质”破局,以“创新”开路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向高质量、绿色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土壤质量与耕地健康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腐植酸具备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特性,在黑土地保护、盐碱地与瘠薄地改良、酸化土壤治理以及主要粮棉油和经济作物区的提质增效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守护耕地健康的“不二法宝”。
“我们腐植酸产业,必须也必将承担起更为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名誉会长曾宪成掷地有声,他强调指出,新质腐植酸不仅是技术的革新、产品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必须坚持“以有补无、以无补有、有无互补”的发展路径,让黑色腐植酸之“有”弥补白色化肥之“无”对土壤生态的亏空,让化肥之“无”的高效支撑腐植酸之“有”的效能释放。这一理念既是技术创新的方向,更是“土肥和谐”哲学的生动体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路径。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指出,腐植酸在农业领域推广应用五十余年,市场口碑持续向好。其发展高度契合了国家“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耕地质量提升”“果菜茶有机肥替代”等行动方案的要求,得到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种植户认可度逐年攀升。据统计,2024年,全国含腐植酸尿素产量达到79.1万吨,同比增长29.2%。同时,全国腐植酸尿素仅占全国尿素产量的1.18%,占全国农业尿素消费量的1.75%,在推广应用方面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在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会长修学峰看来,新质腐植酸的创新实践,打开了磷素高效利用与土壤健康协同的新路径。她认为,腐植酸如同“土壤磷库的解锁钥匙”,既能通过络合、螯合作用减少磷素固定,将磷肥利用率推向新高度,又能改良土壤结构、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实现“养肥”与“养地”的双重价值。这与磷复肥行业“十五五”期间“绿色化、高效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更是响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农业强国建设”“碳达峰”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
企业担当:实干践诺,共筑绿色未来
在推动腐植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顾宗勤特别提到,心连心集团将腐植酸作为添加剂,与尿素、复合肥深度融合,开发出腐植酸尿素、腐植酸复合肥等系列产品,并以占全国59.4%的腐植酸尿素产量,推动氮肥工业绿色转型。
据了解,近年来,心连心集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研发和产业化紧密结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升腐植酸原料品质,改进活化工艺,优化配方与配套服务,推动腐植酸在尿素、复合肥、水溶肥及土壤改良中的规模化应用。心连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兴旭在致辞中表示,每一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都离不开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以及各相关方的协同努力。心连心集团将以本次大会为新起点,汇聚行业智慧,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腐植酸产业与农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把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田间看得见的增产效益,把土壤健康的理念落到每一块耕地上。他代表心连心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坚守生态优先,推动土壤健康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三是构建产学研用示范网络,放大推广效应。
大会期间,心连心集团产品研究院院长刘锐杰以《腐植酸尿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为题,详细分享了企业在腐植酸尿素研发与应用方面的实践成果和宝贵经验。新疆黑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主任郭振军,重点展示了腐植酸产品在应用中的絮凝、黏度高、溶解慢、复配等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展现了一线企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的创新活力。
院士领航:擘画蓝图,引领行业风向
会上,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张福锁、徐明岗,分别以《腐植酸与肥料养分高效利用》《科技创新助力农耕文明新时代》《新质腐植酸与土壤健康》为主题,录制了专题报告,对腐植酸在土壤健康、绿色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阐释,对腐植酸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精准指导。
张福锁提出“品种—耕地质量—科学管理”三分农作物产能的现代农业架构,并表示当前腐植酸肥料发展应从“传统普适性”向“专一功能性”转变,强化刺激生长、养分高效、土壤改良或抗逆性能等单一功能,精准高效作用的赋能。
徐明岗则指出,新质腐植酸分子量更小、活性更高、功能更专一,在促生、抗逆、提质等方面功效更加显著和稳定,符合现代农业对于“精准、高效、绿色”投入品的需求。未来,团队将重点围绕土壤健康主题,从理论、技术、产品、产业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为国家土壤健康贡献更大科研力量。
专家分享:科技赋能,共探未来应用场景
大会设置14场专题报告,内容翔实,涵盖政策解读、技术创新、标准建设、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腐植酸产业前沿成果,为促进产学研用推深度融合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中心总农艺师马常宝,探讨了腐植酸与土壤综合治理的协同路径,提出政策支持与技术推广建议。他认为,破解耕地问题最基础、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腐植酸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作用非常大,要鼓励像心连心这样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开发腐植酸产品和应用。
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张宪法提出,落实国家“大面积单产提升”战略,需要多要素协同,而腐植酸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多功能角色。腐植酸产业发展应与作物生长的各要素发展结合起来,用要素协同驱动均衡增产。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汪洪介绍了腐植酸的概念、作用及其相关肥料标准与管理。
此外,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土壤修复生态材料研究所所长黄占斌,提出矿源腐植酸营养效素产业体系的中国方案,推动资源高值化利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席兴军介绍了腐植酸工业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腐植酸工业标准化的现状,同时呼吁完善标准体系并提出建议。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教授、国际泥炭地学会中国分委会秘书汪祖丞,聚焦草本泥炭、木本泥炭、泥炭藓泥炭,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界定了各类泥炭的主导应用领域和场景。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宿新泰分享了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生物质腐植酸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应用验证情况,并提出当前生物质腐植酸产业亟须建立统一标准体系,以规范产品质量、释放市场价值。农业农村部腐植酸类肥料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山东农大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方军,从养分协同增效、“激”有“活”石、量子碳点、动物及人体健康等四个维度,拓展农业应用边界,分享了活性腐植酸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孙晓然从六个维度强调构建腐植酸绿色农资产品供给体系势在必行。
新乡倡议:凝聚共识,共绘绿色新篇章
大会期间,曾宪成代表全体与会单位发布《新乡倡议》,为腐植酸行业高质量发展确立精神指引与行动纲领。
倡议提出,全行业需做“大地母亲”的忠诚守护者,坚持“让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的反哺之路,以科技破解土壤酸化、盐碱、板结与有机质流失等核心问题,系统提升农田生态韧性,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同时,做“新质生产力”的积极开拓者,聚焦矿源腐植酸高效利用、分子修饰与功能化改性等核心技术,深化与化肥协同增效机理研究,拓展农业固碳减排、水肥一体化与逆境修复等新场景,推动产业从“制造”迈向“智造”。
倡议强调,需践行“土肥和谐”的智慧,落实“以有补无、以无补有、有无互补”的生态理念,推动“黑白交慧”——以黑色腐植酸之“有”(本源与活性),补白色化肥之“无”(生态功能);以化肥之“优”(精准高效),补传统有机肥之“短”(速效与便捷)。通过“腐植酸+”多元路径,实现养分循环与生态效益的统一,重塑现代土肥文明。此外,倡议呼吁共建“绿色农资”体系,打破行业壁垒,促进政产学研用推深度融合,构建创新活跃、标准严格、供给稳定、服务高效的新质腐植酸绿色农资服务体系,打造休戚与共的“土肥和谐命运共同体”。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新黄金五十年的画卷已经铺展。从政策导向到技术突破,从标准构建到实践落地,每一步都彰显着对未来的承诺与责任。正如曾宪成的总结: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共识、筑牢根基的大会,是一次擘画未来、净土洁食的大会,更是一次成果丰硕、汇聚智慧的大会。未来,新质腐植酸必将在农业强国建设的征程中,持续激活土壤活力、赋能粮食安全,为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更为坚实的行业力量。

在线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