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投资建设的世界首个万吨级硅碳负极材料量产项目,是清华大学鄂尔多斯实验室首个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占地400亩,规划分三期建设年产2万吨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配套原材料产线。截至2025年7月,一期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进入试生产阶段。
项目核心技术与产品优势
技术创新与性能突破
-
技术来源与工艺
:项目采用清华大学流化床包裹技术,生产第三代新型CVD硅碳负极材料。
-
性能优势
:相比传统石墨负极,该材料能显著提升电芯能量密度和首次充电循环效率,有效攻克电池膨胀难题。应用后可使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约30%,例如传统续航300公里的车型可提升至450公里以上。
项目建设规划与产能布局
分三期建设目标
建设阶段
|
投资金额
|
产能规模
|
建设内容
|
预计开工/投产时间
|
---|---|---|---|---|
一期
|
6.16亿元
|
2000吨/年
|
年产2000吨产线及全厂公辅设施(研发楼、中控室、生产主车间、氮气站、消防站等)
|
2024年5月开工,2025年第三季度试生产
|
二期
|
-
|
8000吨/年
|
年产8000吨硅碳负极材料及配套原材料产线
|
预计2026年二季度开工
|
三期
|
-
|
10000吨/年
|
年产10000吨硅碳负极材料及配套原材料产线
|
预计2028年一季度开工 |
整体目标
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40-60亿元,缴税约3亿元。
项目进展与配套设施建设
截至2025年7月的工程进度
-
土建工程
:完成超90%,研发楼、中控室、生产主车间等主体结构有序排布。
-
设备安装
:进度突破85%,110千伏变电站、危废暂存区等配套设施均已建成。
-
公辅设施
:氮气站、消防站、110千伏变电站等配套完毕,工人正推进设备安装与收尾作业。
项目意义与产业影响
对地方经济与产业升级的推动
-
产业协同
:推动准格尔旗精细化工下游新能源材料制造产业发展,完善当地新能源产业链。
-
经济与就业
:为地方经济振兴、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增长注入动能,全面达产后预计带动相关就业并增加税收。
-
行业贡献
:作为全球首个万吨级硅碳负极量产项目,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在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领域迈向国际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