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生物降解地膜年覆膜近300万亩,将消耗1.56万吨PBAT

A-A+日期:2025-07-25来源:生物塑料研究院    

近日,由北京工商大学牵头,40余家单位在新疆石河子召开国家标准GB/T 35795《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标准修订第二次讨论会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应用现场会。

1.生物降解地膜应用规模与材料消耗现状

据会议披露,目前我国地膜的用量每年已超过145万吨,覆膜土地达2.5亿亩。生物降解地膜每年的覆膜面积已接近300万亩。

若按每亩覆盖6.5公斤生物降解地膜估算,300万亩将消耗1.95万吨生物降解地膜;PBAT作为地膜主要原料,占比约 80%,年消耗量达1.56万吨。

从应用场景看,物降解地膜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落地,包括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湖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海南、江苏、浙江、广东、西藏等省市。

覆盖作物方面,包括玉米、番茄、甜菜、辣椒、马铃薯、红薯、花生、大蒜、水稻、棉花等。

多年示范显示,其在根茎类作物种植中可解决残膜污染并实现增产;水稻种植中搭配除草膜,既能减少农药使用,又能提升作物绿色品性;在旱稻等需控膜期的作物中,降解性能优势尤为突出。

与会者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生物降解地膜有望逐步替代传统PE地膜,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现行标准推动行业发展,修订直指应用痛点

GB/T 35795-2017自2018年实施以来,成为生物降解地膜产业的重要支撑:

1.推广加速:地膜从零星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北方干旱地区和特色作物区成效显著;

2.技术升级:形成 “原料 — 加工 — 应用” 全链条创新体系,性能提升的同时成本下降;

3.生态增效:从源头减少白色污染,改善土壤质量,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不过,现行标准也暴露出短板:降解性能的规定与国际标准的衔接及适用性有待加强、降解地膜材质种类需更新完善、有必要建立追溯方式以打击伪降解产品等。为此,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25年2月获批启动修订,由北京工商大学牵头组建起草工作组推进相关工作。

3.标准修订进程:以实证数据支撑,聚焦应用难点

标准修订2025年3月启动后,起草组通过“实验验证+田间示范”双路径积累数据:

2025年4月起,在新疆兵团144团、博乐市及北京延庆等地,征集20家企业的20个样品,开展棉花、玉米、甜菜等作物覆膜试验,并同步在国家塑料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完成性能测试;

本次石河子现场会重点验证棉花地膜应用——此前生物降解地膜在棉花种植中因耐老化不足存在短板,而示范显示,20个棉花地膜样品在85天内完成“诱导期(39天)—崩裂期(85天)”的降解过程,95%在棉花花铃期(7月5日)进入崩裂期,降解速度较国际标准ISO23517:2021的24个月显著提升。棉花种植中,地膜的核心作用是在苗期至花铃期(约 2-3 个月)发挥保温、保墒、防草等功能,之后需逐步降解以避免残膜污染。本次示范的关键数据恰好匹配这一需求为解决棉花覆膜痛点提供了数据支撑。

下一步,起草组成员将按照本次会议讨论内容继续修订完善文本、规范表述形式,完善资料性附录内容,补充完成验证实验及数据分析,预计在8月中旬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同步撰写标准编制说明。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