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2025全国碳酸酯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A-A+日期:2025-11-10来源:中化新网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持续扩张,碳酸酯与锂电池电解液企业不断涌入,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行业正持续发力,努力寻求创新突破。11月7日,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碳酸酯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技术与市场交流会在江苏常州召开。与会代表围绕技术、产品与供应链创新展开讨论,聚焦增量扩容与市场需求,为碳酸酯、锂电池电解液行业注入新动能,指明发展方向,助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当前行业迎来‘反内卷’关键转折点,多部门明确提出治理无序竞争,进行综合整治,持续推进老旧装置改造或淘汰,不断优化供给结构,特别是进行了光伏、钢铁、汽车等行业的集中整治。政策实施已初见成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需矛盾,但碳酸酯行业仍面临竞争激烈、供需失衡等问题。”石大胜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郑军在致辞中表示,期望行业凝聚共识、强化协作,共同面对挑战,企业要着力降低成本、突破技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郑军提到,近年来,石大胜华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纵向打造从环氧丙烷到溶剂、锂盐、电解液的完整产业链,横向开拓锂电新材料产品,进行多基地布局,并与全球电解液龙头企业建立稳定合作,致力于向全球持续提供新能源材料等优质产品和最佳解决方案。

碳酸酯和电池电解液是重要的化工新材料,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材料化工处处长、化工行业高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岩从宏观层面介绍了“十五五”时期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及发展重点,为碳酸酯与锂电池电解液材料行业指明发展方向。他表示,未来将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等方面延续与深化,着力提升产品价值链、技术能力与全球地位,发展重点将聚焦于高端和特种聚烯烃、高性能树脂等,拓展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下一代通信技术等领域。

固态电池发展趋势是行业关注的重点。李岩指出,国内虽在相关技术上存在小幅差距,但已布局硫化物、氧化物、氯化物等关键路线,目前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半固态电池已实现少量应用,其中动力电池领域对其需求更为迫切,储能领域的应用节奏则相对缓慢。尽管固态电池会对电解液需求产生一定影响,但2030年前其市场占比不会过高,且整体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量状态,因此电解液需求仍将正向增长。

储能行业的发展变化与碳酸酯和锂电池电解液材料行业息息相关。上海泽秋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李璇认为,全球储能行业进入光储平价时代,储能成本的大幅下降、商业模式的理顺及政策的深化将继续驱动行业长期增长。光伏搭配储能的综合发电成本,在很多地区已经低于传统能源,需求的持续旺盛带动全球储能电芯供给的相对紧缺或持续至2026年下半年。竞争格局方面,具备技术、产能、渠道与资金优势的龙头企业更易形成规模壁垒并持续提升其市场份额。同时,独立储能的增长对电芯循环寿命、稳定性等要求更高,电芯与材料行业可能从价格竞争转向由优质供给驱动。

李璇表示,储能行业增长迅猛,将直接拉动电池材料需求,为碳酸酯行业带来增量空间。动力电池和储能的整体体量庞大,为电解液及上游溶剂需求提供了坚实支撑,而电解液需求的增长将显著拉动碳酸酯溶剂的市场需求。随着供需关系持续改善,预计明年碳酸酯行业将迎来好转,产量和价格均有望出现回升。

碳酸酯作为低毒环保的绿色化学品,在锂电池电解质、聚碳酸酯、涂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却面临生产能耗高、分离难及供过于求等行业难题。为破解发展瓶颈,契合“双碳”政策与新能源行业需求,高校科研团队与产业链企业携手发力,围绕碳酸酯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展开多维创新。

在绿色环保与低碳节能工艺开发和应用方面,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王荷芳聚焦碳酸酯衍生物非均相催化剂及绿色节能工艺开发,核心技术包括高效固定床固体催化剂、非均相催化精馏、热泵与热耦合节能技术,解决了催化剂分离、环保、物耗及能耗问题。她带领团队开发了乙二醇二醋酸酯、苯氧乙醇、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等多种碳酸酯衍生物绿色合成工艺,产品应用于涂料、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化妆品等领域,已落地多个万吨级工业项目。此外,他们还拓展了油脂加氢、醇类加氢精制等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工艺,从源头上解决化工过程的污染问题,降低产品的物耗和能耗指标。

针对碳酸二甲酯及下游产品生产高能耗、分离难等痛点,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能源化工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刘成伟介绍了多项创新节能技术。针对DMC合成的"EC/PC路线",他们开发了新型萃取精馏技术及高效催化剂,并结合准确的实验和模拟结果,优化了碳酸酯反应和精制的整体工艺。团队推广的萃取精馏工艺,较传统变压精馏工艺分离能耗降低50%~70%;相比于甲醇钠催化剂,开发的可循环催化剂能够降低催化剂成本80%以上。此外,他们还开发了EMC和DEC比例可调的固定床反应技术。目前,多项技术已完成小试、中试验证及万吨级工艺包,符合双碳政策与新能源行业需求,兼具环保效益与经济价值。

对于低温下电解液粘度增加、离子电导率低、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增厚及锂枝晶生长等性能受限问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陈龙认为可以从弱溶剂方向进行三方面优化:一是添加硝酸铜,通过扩大嵌锂与析锂电位差来优化电极界面结构,从而抑制锂枝晶生成;二是调控溶剂化环境,形成紧凑型离子对聚集体结构,提高低温锂离子迁移数并构建富无机固态电解质界面膜;三是引入丙烯腈与甲基三氟乙基醚,构筑小尺寸离子对聚集体结构,提升锂离子迁移动力学,使得商业化软包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在-20℃—55℃宽温度范围内稳定充放电。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国强分享了锂电池电解液用溶剂和添加剂最新进展。他表示,锂电池在动力、储能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带动电解液需求攀升,电解液以“高比能、高功率、宽温域、长寿命、高安全”为核心技术发展方向,主要由溶剂、锂盐和功能型添加剂组成。溶剂方面,氟代溶剂和羧酸酯溶剂成为高电压、快充需求下的研究热点,需通过添加剂联用弥补兼容性、高温性能等不足;添加剂分为成膜、正极络合、低阻抗等多个类别,因常规产品存在提升空间、政策管制等因素,创制开发至关重要,可通过分子信息数字化、AI设计等方案突破难点。该公司多款氟代溶剂和功能添加剂已实现产业化或中试,适配高电压、低阻抗、抑制产气等需求。

在热点聚焦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如何破解行业供过于求局面、怎样打造共生竞争力、技术和产品向哪些方向创新、新进入企业如何发展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