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大会举行

A-A+日期:2025-10-24来源:中化新网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石化行业面临供需失衡与绿色低碳转型等挑战的背景下,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大会于10月23日在宁波举行。

与会国内外政府官员、行业领袖、智库专家及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已非“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合作模式正从传统的产能输出加速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绿色低碳为核心、互利共赢为目标的“新范式”跃迁。为应对变局、开辟新局,必须依靠更深层次的“智瞰”与协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二级巡视员张文明在致辞中系统阐述了“十五五”期间国际产能合作的四个方向:以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绿色低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增强产业链韧性构建协同网络、以规则协同优化制度环境。他强调,国际产能合作的核心在于让全球资源、技术与市场形成更高效的衔接与融合。通过紧密合作把各自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增长动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崔琳则指出,石化产业连接着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关系着民生福祉与未来转型。传统资源驱动型合作正加速向资源、技术、市场、民生等多维度协同模式迭代,中国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能源国际合作网络。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邓兆敬提出坚持领航出海、技术引领、数智转型、绿色发展四个路径,强调中国企业应通过坚持技术创新实现从产能输出到价值创造的转变。

莱晟特高级副总裁克莱夫·吉布森展示了石化行业几项运行数据:全球石化装置平均利用率降至80%以下,利润率处于历史低位,产能增长速度长期远超需求增长。他预测,未来石化行业产能增长浪潮将推迟利润率复苏,行业合理化调整不可避免,未来增长潜力将集中于中国、印度、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而“一体化和差异化”是企业在周期中保持韧性的关键。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驻北京副司长洪永安介绍了新加坡裕廊岛作为高度协同的化工生态系统,正转型为低碳技术试验场和可持续产品战略平台,欢迎企业参与绿色化工和生物经济领域合作。

马来西亚驻沪总领馆投资处投资副领事傅毓筠详细推介了马来西亚在石化领域的资源禀赋、投资政策优势及柔佛经济特区等重点投资区域,强调其作为亚洲区域枢纽的战略地位。

土耳其共和国总统府投资与金融局专家、化工与能源团队负责人哈伦·科克萨尔则展示了土耳其作为欧亚市场桥梁的独特优势,包括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年轻的人口结构和慷慨的投资激励政策。

国际公民与社会安全中心(原国际化工安全和安保中心)主席克日什托夫·帕图雷伊提醒,在当前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下,“韧性”已成为除价格、质量外决定企业能否走向成功的重要考核标准,供应链的稳定与可信至关重要。他建议企业应建立基于安全与信任的通往新市场的桥梁。

马来西亚林木生集团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黄国庆具体介绍了格底工业园的项目情况与产业优势。格底工业园作为马来西亚重点发展的石化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中马合作深化的重要平台。格底工业园的建设发展历程,是"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从理念到实践的生动体现,展现了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经济升级的带动作用。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主任苗红指出,中国企业出海需将“绿色竞争力”作为核心优势,关注投资行为对当地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遵循国际披露趋势,实现高质量出海。她强调,中国企业应将国内外的投资布局作为通盘战略考虑,遵循国际披露趋势,并建议企业利用相关工具和标准,将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因素纳入投资决策。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战略与投资部副总裁葛友根提出“三个走出去”与“三个引进来”战略,即推动产品、产能、资本走出去,将资源、市场、先进技术和人才引进来,企业需根据不同区域的特性因地制宜地发展。他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特点,指出当前呈现出“中国卷、欧洲关、美国猜、中东买”的态势,并强调国际化要服务于公司战略,在“十五五”规划中践行国际国内并重的整体平衡战略。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俞海斌分享了通过中控集团工业AI和全自主运行工厂系统等颠覆性创新技术成功打入全球高端市场的经验,证明智能化技术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通用语言”。他补充道,石化行业智能化正呈现从自动控制到智能决策再到自主运行的跨越趋势,并指出不同区域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如东南亚市场侧重快速部署和成本效益,而欧洲市场则更关注绿色转型和合规性,企业需制定差异化路径。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事业部工业自动化最终用户业务负责人唐蓉总结了施耐德本土化成功的三要素:建立本地化生产与服务中心、构建繁荣的生态伙伴体系、注重人才与企业文化建设。她结合施耐德在中国的发展经验,建议出海企业不仅要建立本地化的生产和服务中心,还要注重打造具有标杆意义的工厂,并构建支持自身发展的本地生态体系,同时培育吸引人才的企业文化。

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UOP 海外EPC 业务拓展总监李斌强调了在“T+EPC”联合出海模式中,中国企业与工程单位应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并高度重视国际项目标准差异与交付能力。他详细解释了海外EPC项目常为“交钥匙工程”与国内模式的差异,并介绍了霍尼韦尔UOP通过“T+EPC”模式,不仅提供专利技术,还赋能中国EPC伙伴应对标准认证、现场开车等挑战,实现合力出海。

信诺咨询集团马来西亚公司合伙人/执行董事穆琦建议,出海企业必须将“合规”与“合作”置于首位,深入理解投资目的国的战略定位与发展需求。她指出,东南亚市场具有需求多样化和原料潜力大的特点,企业出海应“乘势而为”,契合东道国如泰国定位高端化工、马来西亚侧重绿色低碳等发展战略,同时重视股权架构等合作细节,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次大会清晰地表明,中国石化行业的国际化已进入新阶段。中国石化企业将通过“智瞰”全球,通过创新技术和绿色理念,与全球伙伴共建生态、共拓市场、共塑规则,在世界的广阔蓝海中实现互利共赢。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