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向工业废水要“绿氢” 东福研究院科研成果加速产业化

A-A+日期:2025-10-16来源:福州晚报    

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简称“东福研究院”)推动的首个火电厂脱硫废水制氢示范项目即将启动。这项技术若推广成功,有望为我国燃煤电厂每年数百万吨难处理废水找到绿色出路,同时产出高价值氢能。

在“双碳”战略驱动下,福州正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从真实海洋环境试验平台投用,到工业废水“变废为氢”技术落地,一批来自在榕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为福州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新平台投用

科学揭示材料失效机理

今年8月底,全国首个电气装备领域新材料及部件多因子耦合真实海洋环境试验平台,在福建省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电气装备材料、部件在复杂海洋环境多因子耦合老化评估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

该平台由东福研究院、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共同研发。平台占地190平方米,外观似半球体,集成了多因子老化装置、在线监测装置、防护装置及海洋环境模拟装置,可同步模拟海洋环境,实时监测新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盐雾沉降、盐雾浓度等关键老化因子的参数变化。平台投用当天即开展为期2000小时的绝缘材料高压电力测试。

“传统试验中环境因素与电应力分离,导致材料失效机理失真。”研发团队成员卞小琼工程师指出,该平台是全国首个海洋环境与电应力一体化耦合装置,能科学揭示多因子协同作用下的材料失效机理,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这个平台的研发和耦合测试技术是面向我国海洋技术装备发展对海上试验重大需求的首创之举。”东福研究院董事、总经理刘泰生说。

废水制氢气

打通工业废水能源转化之路

采油/气废水穿过“膜传质+电解槽”组合装置,从另一端管道产出的竟是洁净的氢气。由东福研究院研发的“难降解工业废水电解制氢”技术,正将昔日的污染源和废热变为新能源。

传统电解水制氢需要高纯水,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层层纯化才能送入电解槽。这不仅推高成本,复杂流程更让技术推广步履维艰。东福研究院研发的非淡水综合制氢平台,创新性地融合高通量膜传质、低温废热利用和电解工艺,实现“ALK+PEM”混合制氢,突破了传统碱性电解槽抗波动性差、高盐水处理困难、系统废热回用难等核心技术瓶颈,实现非淡水直接利用与抗风光波动消纳,为风光基地可再生能源消纳制氢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东福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打了个比方:“这好比让一个习惯吃精米的人,突然学会高效消化粗粮并从中汲取更多能量——我们让电解装置‘学会’利用复杂废水。”

长庆油田作为中国第一大油气田,每年气田采出水达300多万吨。这些成分复杂的采出水只有经过层层处理才能排放或再利用,成本高昂。

2024年5月,东福研究院首次将中国工程院谢和平院士团队提出的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拓展至工业废水领域,在内蒙古苏里格气田成功完成“气田采出水无纯化电解制氢现场试验”。试验稳定运行330小时,实现多种油气田采出水的无纯化直接电解制氢,攻克了传统技术难点,经第三方机构认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近期,东福研究院与中石油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签署更大规模“传质膜补水耦合电解采出水制氢技术”研究项目合同,为推动氢能产业与油气田绿色低碳开发深度融合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瞄准新目标

脱硫废水电解制氢

眼下,东福研究院的技术团队已将目光投向更严峻的领域——燃煤电厂脱硫废水。这类工业废水组成成分极端复杂、腐蚀性强,传统处理成本高昂且易产生二次污染。

“让高盐、高重金属的脱硫废水直接电解制氢,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巨大挑战,”相关技术人员坦言,“东福研究院在抗污染材料和反应器设计上已取得关键突破,实验室数据令人振奋。”

据介绍,由东福研究院推动的首个火电厂脱硫废水电解制氢示范项目即将启动。若成功推广,这项技术可为全国燃煤电厂每年数百万吨棘手废水找到绿色出路,同时生产大量高价值的氢能,实现环境与能源的双赢。

业内专家评价,东福研究院的这项技术为工业废水处理与绿氢生产开辟了颠覆性路径。它不仅显著降低绿氢成本,更让废水处理从“耗能”转向“产能”,变环境压力为减碳动力。

随着东福研究院的示范项目从油田走向更广阔的火电、化工等领域,一条利用工业废水规模化生产清洁燃料的链条正在加速形成。当废水与电流在东福研究院的装置中相遇,释放的不再是污染威胁,而是驱动双碳目标的绿色能量——这或许正是工业与自然和解的未来图景。

筑创新生态

激活成果转化一池春水

这些创新成果是福州市科创走廊建设的生动缩影,也是在榕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福州科创走廊依托大学城、科学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智力资源,围绕区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以原始创新驱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闽都创新实验室、福兴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加速建设,在光电信息、海工装备等领域攻克多项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孵化出福建步锐科技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带动福建三峡工业园区迈入全国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园区。科创走廊内建成521个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高效承接原始创新科技成果,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

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激发活力。发挥“揭榜挂帅”攻关项目作用,鼓励科创走廊内企业与在榕高校、院所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桎梏,助力企业增加营收。依托科技成果转化App,以“线上+线下”模式举办“成果转化直通车”23场,搭建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桥梁,为企业精准匹配百余项潜力科技成果。

金融活水滋养创新土壤。通过深化政金企合作,设立15亿元科创走廊专项扶持基金,累计为89个项目投资15.53亿元。4家金融机构联合为科技企业注入400亿元信贷支持,为科技企业纾困赋能。

人才沃土夯实发展根基。持续深化“好年华聚福州”行动,配套“植根榕城”资助、创新创业导航图、创业贷款贴息等全链条政策,筑牢青年人才来榕创业保障网。目前,科创走廊已汇聚高层次人才超1.5万人,这些人才在榕城这片热土发挥所学所长,构建起“人才集聚—创新突破—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