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广泛使用,其废弃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尽管电催化回收PBS水解产物中的1,4-丁二醇(BDO)转化为琥珀酸(SA)是一种环保的回收策略,但目前技术仍面临催化剂效率低、法拉第效率(FE)不高以及膜分离成本高昂等挑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近日,同济大学陈作锋教授、湖南大学邹雨芹副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创新的配对电催化策略,成功将PBS废弃物高效转化为高纯度琥珀酸(SA)。该研究通过硫醇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催化剂与CO₂辅助沉淀系统相结合,实现了95.7%的法拉第效率和92.5%的产率,并构建了无膜共电解系统,整体SA生产的法拉第效率达到惊人的183.8%,为塑料废弃物的高值化回收提供了新路径。相关论文以“Upcycling Polybutylene Succinate Waste to Succinic Acid via Paired Electrocatalytic using Thiol-Engineered MOFs and a CO2-Assisted Precipitation System”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论文第一作者为Xiong Dengke。
研究人员首先合成了一种硫醇修饰的NiBDC@NiS₀.₆₈催化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显示,该催化剂由嵌入纳米片中的2-3 nm簇组成,具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和约2 nm的单层厚度,有助于增强电解液润湿性和气泡脱离。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表明,硫醇修饰引入了硫空位,提高了比表面积和电子传导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进一步证实,硫修饰导致镍位点电子结构优化,配位数略有下降,形成不饱和位点,增强了反应物的吸附与活化。
在电催化性能测试中,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显示,NiBDC@NiS₀.₆₈在含有BDO的电解液中表现出显著高于纯碱析氧反应(OER)的电流密度,达到工业级电流水平。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塔菲尔斜率分析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更低的电荷转移阻力和更快的反应动力学。接触角测试显示,NiBDC@NiS₀.₆₈对水和BDO均具有良好亲和力,尤其适用于疏水-亲水双性分子的高效转化。
通过核磁共振(NMR)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证实BDO被成功转化为SA,中间体4-羟基丁酸(4-HBA)逐渐生成并消耗。在1.5 V vs. RHE电位下,法拉第效率高达94.7%,且循环稳定性优异。原位拉曼光谱进一步揭示了反应过程中Ni³⁺OOH的形成与消耗机制,表明BDO可自发还原Ni³⁺,促进反应进行。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硫修饰显著降低了BDO氧化过程中的能垒,优化了中间体的吸附与脱附行为。态密度(DOS)和晶体轨道哈密顿布居(COHP)分析显示,硫引入调节了镍的d带中心,增强了对BDO的吸附强度并促进SA的脱附,从而提高了整体催化效率。
为进一步提升SA产率和系统经济性,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膜共电解系统,在阳极进行BDO氧化,在阴极进行马来酸还原,两者均生成SA。该系统在1 A电流下电压仅为1.9 V,远低于全水分解系统,最大FE达183.8%,且可直接使用PBS碱性水解液作为电解液,连续运行60小时仍保持高效率和稳定性。
最后,研究提出了一种CO₂辅助顺序沉淀法,用于从电解液中高效分离SA和副产NaHCO₃。通过调节pH和温度,成功实现SA的高纯度析出,并副产具有经济价值的NaHCO₃。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在当前电费和FE条件下,该工艺具备显著的经济可行性,每吨SA生产成本低于1801美元,低于市场价值。
该研究通过催化剂设计、系统集成与产物分离的创新,为实现PBS塑料的高效、高值化回收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方案,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潜力,有望推动塑料循环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