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中试基地建设是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应加强产业协同、安环标准、先进工艺、金融服务等方面的要素赋能,推动中试基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这是记者8月22日在兰州新区2025第二届化工中试基地创新发展促进会上获得的消息。
“建设共享共用服务型中试平台是当前化工产业对中试基地的核心需求。”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副院长王晓钟介绍说,我国中试基地数量已近70家,但发展不均衡,需要各方合力完善相关政策,并通过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兼顾公益和商业需求、健全安全管理和知识产权体系等方式实现中试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中试项目单位是中试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中试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中国石化联)质量安全环保部副主任查伟强调。中国石化联正围绕“安全可控、数据可靠、过程规范、环保达标”的核心目标,建设覆盖化工中试全流程的标准体系。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姚大元介绍了我国首部针对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的国家标准——《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导则》的主要条款。他强调,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对降低研发成本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意义重大。
“化工中试研究过程较为特殊,诸多工艺尚未定型,不确定因素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优化调整,也需更为灵活和宽松的政策支持。”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斌指出,开展中试研究和完善生产工艺是提升精细化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必要过程。
兰州新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专班成员高明强介绍说,兰州新区“甘智汇”科创园创建“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成果转化机制,通过打造共享平台、建立全流程扶持保障机制、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支持、建立技术经理人队伍等创新方式,构建高效科研成果转化体系。
据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王艳飞介绍,为降低企业中试项目投入,加速先进成果落地转化,中试项目申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最高可获得其研发投入30%、不超过500万元的补贴资金。
如何防范中试基地内项目失败的经济风险?国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兴国提出了“保贷联动”模式。该模式通过与金融公司合作,建立中试风险分担机制,为投保的中试主体提供贷款和接续融资等服务。
上海东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菲立化学工程(遂昌)有限公司、柘科(中国)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京博研究院等企业代表分享了先进技术工艺赋能中试基地的案例。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化工报传媒中心、绿色化学合成与转化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得到了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及重点企业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