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2024年聚烯烃产能还将持续关停

A-A+日期:2023-12-01来源:中国化工报    

由于需求复苏缓慢且产能稳步增长,全球聚烯烃市场已呈现供应过剩局面。由此,造成全球聚烯烃价格下跌,行业利润率收缩,生产商纷纷降低运营率,延长检修时间,甚至停产。9月以来,一系列停产公告突显了聚烯烃生产商面临的严峻形势。标普全球商品洞察的分析师预计,2024年及之后的市场形势仍将严峻,产能关停可能还会持续。

9月以来,全球出现了一系列聚丙烯(PP)关停事件。在北美,巴西布拉斯科宣布计划无限期停产其位于宾夕法尼亚州马库斯胡克工厂的两套20.7万吨/年PP中的一套。该公司表示:“在全球经济持续不确定性和化工行业周期低谷情况下,为了确保布拉斯科美洲公司保持长期韧性,我们作出艰难决定。”一位市场消息人士表示,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难以采购足够的聚合物级丙烯原料。另有消息人士称:“现在PP需求很糟糕,所以关闭PP生产装置不奇怪。”

9月8日,利安德巴赛尔宣布,计划在2023年年底前关闭其意大利布林迪西的Spherizone PP工厂,从而减少欧洲市场产能23.5万吨/年。利安德巴赛尔负责烯烃和聚烯烃业务高级副总裁吉姆·吉尔福伊尔解释说,该装置于2002年投产,已没有竞争力。

市场人士认为,美国和欧洲之所以频现关停聚烯烃产线的情况,在于PP和丙烯价差过低。近期,美国PP和聚合级丙烯之间价差降至每吨100美元以下,为5年多来最低水平。标普全球商品洞察在其发布的《全球丙烯和衍生物短期展望》报告中称:“未来几个月,PP价格预计将继续与上游成本保持一致,因为需求预计不会出现任何显著上升,今年剩余时间继续维持季节性低利润率。”

欧洲方面,PP与原料丙烯的价差有所改善,因为该地区聚合级丙烯定价较低,部分PP停工也对PP价格形成支撑。然而,欧洲PP需求一直低迷。报告称:“随着丙烯价格的修正,预计未来几周PP对丙烯的价差将回落至平均水平或低于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因宏观经济原因的需求疲软,石脑油和丙烷对PP的价差预计将继续低于平均水平。”

与其他地区相比,亚洲的价差通常较低,一直在季节平均水平以下,9月原料成本的上涨进一步导致价差缩窄。

标普全球介绍,2015~2019年,全球PP供需平衡相对稳定。然而,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混乱使得市场陷入动荡。2020年是疫情暴发的第一年,PP产能增长了5.0%,远高于0.4%的需求增长,使得全球PP开工率下滑至85%。2021年供需平衡略有回升。然而,2022年,原生PP树脂需求实际下降1.2%,至7700万吨,而产能增长6.4%,达到9600万吨/年,全球开工率暴跌至80%。

另一方面,PP产能扩张的步伐仍将继续。标普全球预计,2023年还将增加产能510万吨/年,2024年将增加660万吨/年。该机构预测,2023年和2024年全球PP需求增长率分别为4.1%和5.6%,但这一增长不足以消化新增产能。标普全球在8月发布的最新10年聚烯烃展望中表示:“未来两三年,产能扩张仍将继续超过需求增长,导致开工率下降,PP利润率持续承压。预计未来PP市场重点从降开工率转向到2024年后的产能整合和项目延期。”因此,标普全球预计,到2027年,欧洲和亚洲的PP产能关停潮将继续,有近1000万吨/年的PP产能将关停。

聚乙烯(PE)市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同产品等级有差异。2022年PE总产能为1.46亿吨/年,远高于1.14亿吨的原生PE树脂需求,净开工率仅为78%,低于2015~2021年的83%~85%。在新冠疫情期间,PE需求表现出惊人的弹性,2020年需求增长了2.9%,2021年需求增长4.1%。然而,与PP树脂一样,2022年PE需求增幅出现了大幅下滑,仅增长0.9%。与此同时,产能继续扩增。尽管在这三年期间PE需求增长了910万吨/年,但PE产能增长了2230万吨/年,使供应不平衡量增加了1320万吨/年。

因供应过剩愈加严重,PE树脂价格持续下跌,且利润率进一步缩窄。在美国,2023年上半年因部分产能停产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PE价格,但随着供应增长和出口需求疲软,7月价格更是触及三年低点。欧洲PE价格最近因原料价格上涨和供应减少出现上涨,是开工率持续下降和进口量下降的结果。

标普全球表示,在全球范围来看,2024年,PE产能预计将增加490万吨/年,运营负荷率将徘徊在78%左右。由此判断,高成本产能永久关闭或不可避免。标普全球表示:“未来两三年,产能扩张将继续超过需求增长,必将造成运营负荷率低位,PE利润率持续承压。预计到2027年,欧洲和亚洲将整合600万吨/年的高密度聚乙烯和250万吨/年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产能,以使运营率恢复到85%左右,才有望使利润率恢复到再投资水平。”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