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R)工业项目落地陕西

A-A+日期:2025-05-22来源:石油化工论坛    

近日,蒲城陕煤技术研究院工业化示范基地有限公司聚烯烃弹性体(POR)工业化示范项目通过备案批复!

项目代码:2505-610526-04-01-746784

项目名称:聚烯烃弹性体(POR)工业化示范项目

单位名称:蒲城陕煤技术研究院工业化示范基地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渭北煤化工业园区

项目总投资(万元):131967(万元)

建设性质:新建

计划开工时间:202512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该项目占地196.354亩,建设内容包含主工艺生产装置,产品为聚烯烃弹性体(POR)3.5万吨/年(干基),辅助生产装置包括循环水站、污水处理站、焚烧炉、消防系统、生产办公室、化验室、控制室、备品备件库、机修车间、化学品库、液体罐区、火炬及厂外管廊等。

5月14日,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陕煤技术研究院召开聚烯烃弹性体工业化示范项目(以下简称POR项目)工作专班首次会议。蒲洁能化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封建利,副总经理秦克学,陕煤技术研究院蒲城基地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欣,副总经理刘建斌及双方企业相关部门、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

4月中旬,蒲洁能化与陕煤技术研究院就聚烯烃弹性体(POR)产业化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增资扩股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标志着双方企业成立的“协同创新中心”首个产研融合项目距落地创效又迈进了一大步。

2025年,蒲洁能化深度把握“协同增效年”工作要求,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此次推进的POR项目,依托蒲洁能化实施的MTO及烯烃分离装置挖潜增效改造项目规划建设,产品具有全面优于乙丙橡胶的耐高温、耐撕裂等性能。目前,项目在工作专班的推动下加速推进。

POR弹性体是以乙烯为主要原料,使用创新单活性中心催化剂,通过“分子剪裁”手段,控制聚乙烯材料的分子拓扑结构,得到不同于传统结晶型聚乙烯树脂、具有高弹性的新型橡胶材料。

其制备技术是聚烯烃领域具有独立、完整知识产权的最前沿技术,也是技术研究院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整体布局上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2018年,技术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从资金、研发及工程技术人员、试验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

POR(聚烯烃弹性体)作为技术研究院响应中省科技创新政策,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垄断突围的新材料技术应运而生。

从项目规划、人才招聘、开工建设到开车试验,从项目部及筹备组刚成立时不足10人,发展到现如今的一百余人,依据合作方小试技术大胆进行催化剂体系优化及工艺创新,解决与小试催化剂的匹配性问题,自行设计核心专有设备,经过数百次的催化体系优化试验、数千次的工艺条件验证试验、上百次的连续聚合反应验证,最终以百吨级/年规模稳定产出POR材料,样品得到了下游客户的全面认可。

POR弹性体可成为三元乙丙橡胶的有力替代者,不仅在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扯断伸长率等)方面全面占优,兼具高化学稳定性,而且其应用温度范围更广(高温可达180℃,脆性温度可达-70℃),基本物性变化率更小;在用于制作橡胶制品时,加工性优良,更有利下游产品的进一步的推广。

POR弹性体可用于制造密封件、电线电缆护套、耐热胶管、输送带、胶辊等,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高铁、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并可在润滑油黏指剂、光伏等领域开拓市场。经下游多个领域客户验证和小批量试用,产品性能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肯定并提出推广意向。

我国对乙丙橡胶需求巨大,但局限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国外企业的技术把控,我国乙丙橡胶的产能远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近几年的表观自给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至今也无一套完全自主技术装置建成。

目前国内产能均为三井、阿朗新科(常州)、SK石化等外资企业技术,这正是我国在本领域面临的严峻技术现状,POR合成技术的成功开发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状,对填补国内生产空白、加强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推进两链融合暨研发产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POR合成技术已在蒲城陕煤技术研究院工业化示范基地有限公司完成了百吨级工业化试验,产品性能指标达到预期,工艺平稳可控,流程安全环保,已经构建起包括催化剂制备、聚合工艺开发、弹性体加工及下游应用等领域核心技术和外围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壁垒;万吨级示范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