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供应逐步恢复 动力煤市场短期驱动向下

A-A+日期:2020-03-11来源:金联创    

   一、动力煤整体概况
  随着“十三五”煤炭落后产能去化任务的完成,我国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8.1亿吨,全国煤矿产能也进一步向三西地区集中。随着这些优质产能的释放,规模化效益明显,动力煤供应弹性逐渐增大。在去年的安全大检查放松之后,原煤产量回升超预期,体现出坑口产出弹性较大、保供能力可控性较强的特点。但是,受宏观因素以及环保政策的影响,需求增速在不断回落,供需状况正在逐步向宽松转化。
  此次疫情的爆发与蔓延,春节后各行业的上下游复工节奏均被打乱,这一点对于主要供给和需求都在国内的动力煤影响尤为明显,所以供需复工的相对快慢也就决定了动力煤价格变化的趋势。动力煤节后开盘到现在的走势也正反映了这一点,ZC2005合约走出了倒V字型走势,前期上涨是因为疫情造成的延迟开工导致供需双弱但是产地供给更弱,后期下行是由于产地供应在政策引导下恢复速度快于下游需求恢复速度。
  二、疫情影响下的动力煤供应:产地煤矿基本复工,后期关注人员到岗情况
  从2月1日起,在政策端对能源保供保民生的政策引导下,各产煤地区开始推进复产,三西地区的产煤比重接近全国的70%,国家能源局对此地加强了分类指导并强化了目标管理,确保了复产保供的“大头”落地,动力煤供应复工进度显著快于其他行业。根据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23日,全国在产煤矿产能31.7亿吨,产能复产率达到了76.5%,当日产量833万吨。煤矿复工复产取得了明显成效,疫情对煤炭产量带动的不利影响目前已经基本消除,复产率达到往年同期水平。
  这其中山西和内蒙煤矿复产相对较快,煤炭产销已恢复绝大部分,而陕西榆林方面复产情况相对较慢,截止2月27日榆林复产煤矿共44家,涉及产能2.84亿吨,产能复工率53%,继续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矿难影响下煤矿的复产水平。
  除了煤矿复产率以外,返程人员到岗率也是衡量复产供应的重要指标,因为复工人数决定了对产能的利用程度。根据调研各大煤矿企业,实际人员到岗率依旧偏低,这也直接导致了煤矿开工后暂时达不到满产。近期国务院下发了精简审批稳妥推进复工复产的通知,清理取消阻碍劳动力有序返岗的繁琐手续,陕西更是规定“对3月10日前需返岗返工的企业员工,提前选定集中接返点,提供免费集中包车接返服务。”预计主产地人员的大规模返工到岗至3月中下旬能得到明显体现,之后动力煤的产量释放将更多地取决于返程人员的到岗。
  三、疫情影响下的动力煤需求:下游复工缓慢,整体节奏弱于供应
  需求这里主要看一下环渤海港口库存、长江港口库存以及六大电厂库存。
  受年前发运倒挂以及煤矿提前放假等原因,环渤海四港库存春节期间较节前进一步下行,港口煤价小幅上涨。节后在保供应政策的推进下,环渤海四港的调入量开始回升,库存也开始回升,但绝对量依旧低于往年。截止到3月10日,北方四港煤炭库存合计 1109万吨,日均调入量 102 万 吨,日均吞吐量 103.2 万吨。其中,秦皇岛港煤炭库存 604 万吨,曹妃甸港煤炭库存 229.6 万吨,京唐港国投港煤炭库存 100 万吨,黄骅港煤炭库存 176 万吨。
  长江港口库存方面,由于复工缓慢,江内电厂的采购需求较为低迷,截至3月6日,长江港库存676万吨,较节前累库幅度达到63.6%,回升263万吨。
  六大电厂方面,同样由于疫情而延后复工时间,下游企业复工进度缓慢。沿海电厂用电负荷维持低位运行,煤炭日耗难以上升,同时在长协煤及进口煤的补充下,煤炭库存及可用天数较往年大幅增加。截止 3月 10日,六大电厂煤炭库存合计 178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9.4%,日均耗煤 51.56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 13.3%。待到后期企业逐步复工,用煤需求或逐步回升。
  综合来看,目前国内疫情已明显好转并进入可控状态,三月份后,复工速度将明显加快。细分电能消费来看,第二产业或将成为最重要的增量,同时第三产业消费也将维持缓慢增长。预计动力煤日耗未来在三月维持上行,但总量仍将低于同期水平。
  四、可关注的投资机会
  由上述分析可知,动力煤短期供给恢复速度快于需求恢复速度,同时3、4月份属于季节性用煤淡季,所以动力煤现货依旧面临下行压力。当进入6月后,持续高温天气将导致电厂煤耗继续上升,季节性用煤旺季来临,对应的07合约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支撑。届时下游需求的逐渐恢复,也可促使终端在用煤旺季前进行补库。目前07合约基差14.8,7-9合约价差2.2,基差远大于月差,存在正套的安全边际,可关注ZC7-9正套策略,逢低做多。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