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钛白粉出口回暖,增长可能还会延续

A-A+日期:2025-11-21来源:中化新网    

近日 ,从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获悉,钛白粉行业出口回暖,增长明显。据海关统计,9月份中国钛白粉出口量为15.63万吨,同比增长6.52%,环比增长12.68%。

据钛白分中心秘书长孙哲宇介绍,今年9月出口增量几乎全部来自亚洲和非洲。印度单月达到2.25万吨,环比增加0.76万吨,增幅超过五成,占当月总增量的四成以上,主因是当地经销商在反倾销税正式取消前提前补库。土耳其、埃及、马来西亚、沙特、巴基斯坦合计贡献0.67万吨,环比增幅均在30%以上。韩国保持1万吨水平,环比小幅增加9%,仍是第一大单一国别市场。巴西0.64万吨,环比微降3%,欧盟1.37万吨,环比基本持平,两地自2024年下半年征收反倾销税后,需求被高税率锁定,月均波动极小。

孙哲宇分析指出,出口回暖的驱动因素,一是8月底国内硫酸法金红石型出厂价跌到14200元,创四年新低,工厂宣布9月涨价300至500元,海外买家担心反弹,集中下单。二是印度财政部10月7日起撤销反倾销税,消息在9月下旬传出,刺激提前采购。三是9月人民币兑美元贬值0.9%,海运费也比7月高点回落近两成,出口利润空间短暂修复。四是中东、非洲进入施工旺季,下游涂料、塑料厂提前备料。

后市方面,孙哲宇认为,10至11月海外阶段性补库结束,印度反倾销税取消的增量最快也要11月才能显现,且当地需求上限仅28万~30万吨,中国已占其中20万吨,空间不大。巴西、欧盟、欧亚经济联盟三大案件覆盖中国出口近三成市场,2026年起高税率叠加碳成本,硫酸法出口空间将被系统性压缩。国内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前九个月同比下降21%,涂料产量下降6%,内需无法承接外溢产量。新增产能方面,2025年12月到2026年5月国内还有62万吨项目计划投产,全球需求年增速仅2%~3%,供需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颜钛钛行业分析师杨逊则表示,10月的出口数据还是会比较好的,因为海外的圣诞节经济,是有提前备货的惯例的,加之当月还有部分生产商的涨价函刺激。尽管部分国家和地区受到反倾销等影响,但长期来看,还是会恢复到前期的正常轨道的。

杨逊认为,受硫酸等成本支撑钛白粉价格下行空间有限。11月进入中旬,钛白粉价格与上周相比,基本保持平稳运行。需求情况同样不乐观,供应端压力较大,生产商的压力更大,主要来自下游需求不佳和成本压力较大的“夹板气”。其实需求不旺盛的情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这是眼前的事实,只是硫酸等原料价格持续攀升,使生产商难有下行空间,所以目前保持价格不变的生产商也是比较多的。需求市场的弱势,主要是买涨不买跌的情绪驱使,加之面对刚需采购内卷式竞争,供应端想抓单出货,采购端谨慎观望,所以博弈的情绪也非常明显,价格市场也稍显混乱。

杨逊介绍说,现阶段供应端部分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库存仓位略高,下游用户也在控制采购量,所以整体流通量都处于一个去库存的状态。从以往的一些市场情况来看,通常涨价都会促使供应端释放产量,降价则相反,而目前刚好处于中间位置,通过博弈来调节市场供应,使供需接近平衡的状态。去库存实际就是调节供应量,来适配差强人意的需求,如果弱势氛围持续下去,生产商的压力难以承受,社会综合开工率或逐渐下行。实际根据目前钛白粉的价格水平,加之持续处于高位的硫酸价格,已有部分生产商处于亏本状态,所以价格市场持续下行的空间比较有限,若“夹板气”弱势持续下去,生产端减产和停产情况或增多。

杨逊指出,第四季度国内钛白粉市场已经明显出现弱势情况,部分生产商的现货价格微调,交投市场内卷严重,使部分终端用户略显紧张,其实不用过于焦虑,采取弱势周期的采购策略即可。因为硫酸等重要原料价格持续坚挺,钛白粉生产商成本压力较大,下行空间有限。短期看,行情定调弱势,中旬已稳,重点关注上海国际涂料展前后各生产商的最新价格政策,目前具体新单价格看单、看量、看付款形式的一单一议。

应对思路方面,孙哲宇认为,企业层面,硫酸法产能应加快转向中东、非洲、中亚等尚未立案地区,并在迪拜、坦桑尼亚、巴拿马设立海外仓,缩短交期、规避反倾销风险。氯化法要与下游外资涂料集团签订三到五年长单,锁定欧盟CBAM豁免通道,同时降低高钛渣单耗、提升TiO₂含量,争取质量溢价。政策层面,建议把氯化法列入绿色低碳转型目录,给予绿色电力凭证,降低用电成本,缩小与国外巨头差距。综合来看,9月出口跳升为短期因素叠加,不具备持续性,2026年中国钛白粉出口将同时面临高税率、高碳价和产能过剩三重压力,行业亟需通过升级工艺、优化布局、建立品牌溢价来摆脱低价循环。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