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全球最大的BOPA(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供应商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仑新材),正式面向全球市场推出新一代高端BOPP电容膜产品“长塑高功能电容膜”。
作为新一代高端电容膜,“长塑高功能电容膜”兼具耐高温、耐电压、低介电损耗与强自愈性等卓越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家电、电网等多个领域。该产品的量产,将有效缓解我国高端电容膜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加速关键电子材料国产化进程,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再添强劲动力。
中仑新材是一家以膜材料为基础、以特种材料为引擎的新材料创新企业。现阶段,其产品涵盖新能源膜材、生物基可降解膜材、功能性膜材、高性能聚酰胺材料等,并打造了行业首个功能性膜材一体化产业链,产销规模全球领先,业务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中仑新材已携手全球众多知名品牌,为超10万种产品实现了材料性能改良,助力亿万消费者提升生活品质。
“长塑高功能电容膜”是中仑新材“高精尖”新能源产品矩阵的重要成果。它标志着中仑新材正式迈入技术壁垒极高的超薄电容膜赛道,是该公司助力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自主保障能力、抢占蓝海市场的关键举措。
技术储备与创新:驱动新能源技术升级
“长塑高功能电容膜”采用中仑新材自主研发、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双向拉伸工艺,由世界级BOPP生产线生产。在实现产品性能更优、一致性更强的同时,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树立了“新一代高端电容膜”的全新标杆。
业内人士指出,在新能源产业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升级的浪潮中,薄膜电容器的技术迭代方向明确指向耐高压、耐高温、超薄化。其性能直接决定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效率、光伏逆变器的稳定性乃至智能电网的安全系数。
灼识咨询预测,202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用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27亿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达17.78%。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至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超820万辆,市场渗透率提升至45%。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至70%。此外,我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212.21GW,同比增长107%,再创新高。
中仑新材此次投产的高端BOPP生产线宽幅达6.4米,是新能源超薄电容膜领域宽幅最大的BOPP生产线。更大的生产宽幅意味着更高的技术难度。
超薄电容膜的生产要求在微米级薄膜上实现极致的厚度均匀性、优异的介电性能和耐高温特性。这背后涉及精密的双向拉伸工艺控制、深厚的技术经验积累以及对材料基理的深入研究。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都可能导致产品性能缺陷和良率下降。
中仑新材恰恰在此方面极具优势。它是全球少数同时掌握分步拉伸、机械同步拉伸和磁悬浮线性电机同步拉伸三种工艺的企业,并开创了第五代低碳双向拉伸技术。此外,公司在材料基理研究、高端膜材研发、拉伸工艺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技术储备,拥有超200项核心专利技术。
持续的技术积累让中仑新材不断突破。公司是全球极少数同时成熟掌握机械分步拉伸、机械同步拉伸以及磁悬浮线性电机同步拉伸(LISIM)工艺的厂商,多种生产技术组合可针对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进行柔性切换,在双向拉伸薄膜领域具有显著技术优势。
公司自主研发并熟练掌握材料配方技术、多种材料共混、共挤等核心材料技术,通过材料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依托领先的工艺技术水平和对材料特性的充分理解,中仑新材以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导向,通过不同材料功能配方调配及工艺技术优化,开发出一系列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新型膜材,如“PHA锂电膜”“固态电池BOPA膜材”“EHA锁鲜型薄膜”“TSA秒撕型薄膜”等,以满足定制化、差异化、高端化的终端市场需求。
目前,中仑新材共取得专利授权 224 项,其中发明专利达 99 项,覆盖从基础材料配方到工艺装备的全链条创新,专利数量处于行业前列,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技术革新的重要力量。
产能布局与规模优势:构筑技术壁垒
超薄电容膜赛道进入门槛极高,单条产线投资高达数亿元,且需与工艺深度适配,建设周期长、调试难度大,对企业的资金实力与技术能力构成巨大挑战。但对中仑新材而言,这成为其快速切入该领域的优势。
据了解,中仑新材首条高端BOPP产线采用自主创新的双向拉伸工艺,自动化水平极高,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实现产品性能更优、一致性更强的同时,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被定义为“新一代高端电容膜产品”。
目前,全球具备该级别生产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中仑新材的规模优势使其能够快速实现技术转化与产线落地。
截至报告期末,中仑新材全球建有福建厦门、福建泉州、印尼三个膜材生产基地,投资打造了涵盖新能源膜材(超薄型 BOPP 膜材、PHA 锂电膜)、功能性 BOPA 膜材、生物基可降解膜材、高性能聚酰胺材料等的多元产品矩阵,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以产业链一体化及规模优势成为行业领导者。
公司全面掌握世界领先的双向拉伸生产工艺,并通过长期持续的工艺优化与设备改进,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成本效益,沉淀了宝贵的生产经验与技术储备。同时,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度排产,制备满足消费升级和先进制造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以持续创新的技术实力与敏捷响应能力,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总投资 25 亿元的新能源膜材项目,旨在进一步丰富公司的“高精尖”产品矩阵,提升行业竞争力。项目分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规划两条产线,第一条产线已投产,第二条产线预计 2026 年投产。
多元化发展:塑造产品领先性与独占性
此次中仑新材推出的“长塑高功能电容膜”是新一代高端BOPP电容膜产品,具备耐高温、耐电压、低介电损耗与强自愈性等卓越性能,精准契合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领域的高端应用需求。
当国内高端电容膜面临技术壁垒高、规模化生产难、市场供不应求的产业瓶颈时,中仑新材的“长塑高功能电容膜”为下游市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国产化材料选择。
事实上,中仑新材的产品矩阵极为丰富。目前,公司拥有功能性 BOPA 膜材、生物降解 BOPLA 膜材、新能源膜材 PHA 锂电膜,以及已投产的超薄 BOPP 膜材,根据功能特性再细分多个产品型号,以满足定制化、差异化、高端化的终端市场需求。
以 PHA 锂电膜、生物降解 BOPLA 膜材为代表的新型特种膜材,已实现批量供货,填补了相关市场空白。以固态电池 BOPA 膜材、超薄型 BOPP 电容膜及超薄型 BOPP 电芯膜为核心的高端精密膜材料产品,深度融入电池设备与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关键环节,未来将有力填补国内产业空白,显著降低对进口高端材料的依赖,成为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加速国产替代进程的核心力量。
中仑新材持续开发高附加值创新产品,以新产品、新技术的先发和寡占优势,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也将成为公司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中仑新材不仅能满足客户对材料高性能化、定制化、绿色化的多元需求,更致力于实现关键材料的国产自主可控,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强化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绿色消费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让“中国智造”走进全球产业链核心地带
“长塑高功能电容膜”的投产,只是中仑新材新材料产业版图的冰山一角。该公司在产业链方面的布局已达到世界级水平。
目前,中仑新材是全球少数具有“PA6-BOPA 膜材”完整产业链一体化生产能力的企业。通过上下游一体化协同优势,公司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质量控制能力,还能进行产业链协同研发,根据生产功能性 BOPA 膜材的功能和产品规格需要,提前对 PA6 原材料进行适配性地生产,提高公司 BOPA 膜材整体生产效率,更好地满足市场定制化需求的发展趋势,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产业链一体化整合为中仑新材 BOPA 膜材的生产经营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提升了公司 BOPA 膜材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基于产业链一体化能力,公司打造了一体化研发平台,通过对上游聚酰胺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赋能下游 BOPA 膜材的性能优化及新产品开发,实现了 BOPA 膜材领域的源头创新。
通过纵向打通上下游、横向依托双向拉伸共性技术开发新材料,中仑新材实现了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整体竞争力。这种整合模式最大程度确保了各种功能性膜材的研发与生产质量,提高供应链运转效率,并提升产业话语权。
目前,中仑新材市场份额占全球 20%,业务遍及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家从厦门海沧走向全球的中国民营企业,带着旗下的PHA锂电膜、长塑高功能电容膜等新型膜材产品,凭借稳定品质与技术优势,已进入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产品出口”到“品牌扎根”,中仑新材以技术赢得尊重,以服务打动人心,以长期主义扎根市场,持续书写着中国品牌“出海”的故事,走进不同国家的文化语境,走进当地用户的生活日常,也走进全球产业链的核心地带

在线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