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塑料作为政策主导型行业,自2016年各地区开展专项督查行动,散乱污企业被关停,部分主流市场相继取缔后,行业开工率持续处于低位。近几年开工率数据显示,2017-2019年综合开工率维持在3成上下。2020年伴随企业环保意识提高,行业集群化、规范化成为主流模式后自上而下的专项督查活动减少,但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开工率回收幅度有限,仍在2-4成。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疫情直接限制企业开工。春节过后,国内集中爆发新冠疫情,随后要求国内企业推迟开工。而再生PP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开工难度较大,因此行业集中开工推迟至3月中上旬。疫情期间,国内企业无一例外的处于停工封闭状态,此种现象在往年较为少见。
第二,刚需减弱,企业开工较谨慎。受国内外疫情影响,国内消费力度减弱,且出口订单大幅缩水,制品企业对原材料采购乏力。在弱势需求下,回料企业为规避操盘风险,多数意向低库存、轻资产运行,故生产积极性较低。
第三,毛料货源持续偏紧,刚性成本高企,在弱势行情下企业操盘难度加大,从而降低企业生产主动性。在全面实施禁废后,国内本土化毛料供应商议价能力增加,报盘高企。另外,年初在疫情影响下毛料市场启动迟缓,导致上下游衔接方面出现断层,故成本面长期支撑报盘。
第四,进口颗粒货源冲击国内市场,打击生产企业操盘积极性。即便国外疫情较严重,但今年海关通关环境稳定,再生进口颗粒多可正常通关。在本就偏弱的环境下,进口颗粒无疑对国内货源形成一定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