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储能产业创新成果对接会暨2025光储协同应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安徽滁州召开。会议以“光储融合应用筑就零碳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众多光储行业龙头企业高管、技术专家以及第三方机构代表,围绕电力市场交易背景下的政策趋势、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等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陈舜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安徽光伏产业历经多轮周期考验,已构建起除硅料以外覆盖全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持续位居全国前三,实现了从“由小到大”到“由弱向强”的跨越发展。在新型储能领域,安徽把握新能源大规模装机带来的市场机遇,积极推动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飞轮储能及超级电容等多技术路线布局,取得了一系列突破。2024年,安徽光储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三,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已成为安徽省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王世江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我国在高效晶硅、钙钛矿及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显著,技术指标持续突破,但行业非理性竞争与产业内卷问题日益凸显,制约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工信部将依法依规开展行业治理,综合整治光伏、储能等领域无序竞争。当前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他呼吁企业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注重产品质量、积极拓展市场,同时希望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开放协同,反对低价低质竞争,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与协同创新,共同构建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助力行业渡过当前发展阶段。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2025年1-7月多晶硅、硅片产量同比大幅下降,电池、组件产量增速同比大幅放缓,产业链价格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当前,行业已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加快推进光储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光伏发电在气象预测、功率预测、智慧交易和智能运维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稳定电力输出、系统灵活调节和投资收益保障,已成为行业普遍共识。
中共滁州市委书记吴劲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滁州市积极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把握光储产业发展风口,聚焦“打造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目标,持续攻坚突破,推动光储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滁州已培育出规模超千亿的光储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在全省率先建立光储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多措并举支持光储产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
滁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姚凯在作滁州市营商环境推介时介绍,当前滁州光伏装机量已占全市发电总装机量的近六成,是名副其实的“光伏之都、绿电之洲”。滁州目前已汇聚近160家上下游企业,其中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10家落户,锂电池10强企业中有4家布局,形成了完整的光储产业链和“隔墙供应”的高效产业生态。
在本次会议的光伏储能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环节中,滁州市成功达成多项制造类及平台类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合作,涵盖光伏储能多个关键领域,总投资额近百亿元,为当地光储产业链注入了新动能。
本次会议分上、下午两个时间段进行,分别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与光伏储能应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解赓宸主持。本次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安徽省光储办)及滁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伏储能应用专业委员会、滁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滁州市光储办)承办,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