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加坡举行的2025年亚太石油大会(APPEC)上,来自标普全球的分析师表示,亚洲烯烃市场的供应过剩状况可能需3至4年才能缓解,新增产能投资也在放缓。
标普全球商品洞察烯烃及衍生物总监Paul Joo表示,亚洲烯烃利润率近年来持续为负,主要因东北亚在2024至2025年间新增超100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导致多套蒸汽裂解装置关停。Joo指出:“化工行业历经多年挑战后已现曙光,但亚洲烯烃利润率可能在2030年后才能转为正值。”
此前报道显示,日本至少3套石脑油裂解装置计划于2028年前煺役,此举预计将使日本乙烯产能减少约20%。而韩国正推进裂解行业重组,政府要求运营商提交装置信息,并建议将乙烯产能削减270万~370万吨/年。标普数据显示,9月10日东北亚乙烯价格持稳于840美元/吨,日本石脑油价格上涨6美元/吨至603.25美元/吨。乙烯与石脑油价差为236.75美元/吨,低于上下游一体化生产商250美元/吨和非一体化生产商300至350美元/吨的盈亏平衡点水平。
Joo预测,2020至2028年全球预计将关闭650万吨/年乙烯产能。此外,因乙烷具有的成本优势,亚洲裂解装置正考虑从石脑油转向乙烷裂解。Joo透露,2025至2027年亚洲和欧洲将有4套乙烷裂解装置投产,总产能达415万吨/年。他同时表示,美国乙烷供应或在2035年前后达峰后放缓,而全球乙烷需求将持续增长。
标普全球商品洞察化学品及材料副总裁Andrew Neale表示,针对全球裂解产能过剩的行业整合与效率提升将在2026至2027年在“高成本地区”加速进行。尽管近期已有400万吨裂解产能关停,另有100万吨产能面临风险,但Neale认为除非关闭超过20套装置,否则难以显着改变全球供应格局。当然欧洲裂解装置关停增多,但国际巨头仍将继续通过美国和中东扩大烯烃供应,因此全球产能降幅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