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江天数据获中国日报重点关注 —— 不仅通过中国日报网刊发深度报道,讲述江天数据从传统钢铁生产基地到绿色智算中心的蜕变历程,更登上中国日报英文周刊(2025年8月28日全球版),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传统制造业在"双碳"与"数字中国"战略下的转型案例。
作为天津市北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典型样本,江天数据的转型故事,是一场"节能基因"与"数字使命"的深度融合,更是中国企业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从钢铁到智算:节能基因铸就核心竞争力
"节能管理曾是钢铁企业的生存关键,如今,节能管理理念已经成为我们的思维模式。"江天数据能源发展总监孟庆利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的表述,道出了企业转型的核心竞争力。
2017 年,响应天津市产业转型号召,江天数据从钢铁行业毅然转身,投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 "IDC是新兴行业。在新兴行业发展初期,行业会更加关注技术突破而不是节能减排,"孟庆利说,"对能效的重视就成了我们转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慢慢带动了整个行业对节能的重视。"
对数据中心来说,设备降温是能源消耗比较大的一环。江天数据采用先进的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和大温差水冷技术,严选高能效UPS、新型环保冷媒、房间级风墙精密空调等智能温控设备。 但江天数据的节能探索并不局限于此:
智算中心南向墙面与屋顶全覆盖光伏板,供应清洁电力;园区2 公里外推进"渔光互补"工程,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生态共生;冷却水管走直线减少输送损耗、优化供电线路降低传输能耗、升级照明系统避免浪费…… 从规划到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绿色低碳理念。
低碳实践换来亮眼数据:江天数据园区整体PUE值(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核心指标)低至1.22以下。孟庆利强调,"如今的成果并不是靠某个单一设备实现的,而是系统性创新的胜利。"
政策与战略共振:锚定数字基建的时代选择
江天数据的转型,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2016年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建设绿色数据中心,2021年"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构建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全球层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亦将绿色转型列为全球可持续增长的关键路径。
在"双碳"与"数字中国"的双重战略指引下,江天数据敏锐捕捉行业机遇,结合钢铁与IDC行业"高耗能、重电力"的共性,成功实现产业跨越。
"江天数据的成功转型,是北辰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北辰区工信局局长丁庆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江天的转型不仅成为一个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典型案例,更成为一种路径。在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交汇点上,北辰将持续为更多企业打造腾飞的新跑道。"
AI 赋能 + 余热回收:开辟绿色发展新图景
科技赋能的当下,江天数据智算园区内一块实时滚动的显示屏格外醒目 —— PUE值、电力负载、温湿度变化等核心指标,由公司自主研发的云哨iSentry智能监控运维管理平台精准推送。该平台EMS能源管理系统通过AI技术分析制冷设备能耗,动态调整运行参数,为不同季节、不同负载找到"最省电的最优解",实现全天候自动化节能调度。
不止于自身能效提升,江天数据更探索能源利用的社会价值:与天津高校联合发起"余热回收供暖"项目,计划将数据中心服务器产生的低品位废热转化为冬季供暖资源。"这部分热量稳定可控,若能送入周边社区,可替代部分燃煤或燃气供暖,既减排降碳,又缓解城市供暖压力。"孟庆利表示,尽管项目仍面临挑战,但江天数据愿成为"新路径的试验者",让服务器的"热量"转变成千家万户的"温暖"。
从钢铁熔炉到数据洪流,从节能管理到绿色智算,江天数据的转型之路,既是企业自身的破局重生,更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向"数字 + 绿色"双轮驱动升级的缩影。
此次获中国日报双平台报道,是对江天数据过往实践的认可。未来,江天数据将继续深耕绿色智算领域,在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的交汇点上,为更多企业提供转型参考,为京津冀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