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公示了“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第一批)”,共有36个产品入选,覆盖生物制药、食品、饲料及添加剂、生物基化学品、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等领域。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彰显了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制造的高度重视与战略布局。
从领域分布来看,本次公示的36个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呈现出“生物制药独占鳌头、食品与添加剂、化工新材料等多点开花”的格局。生物制药领域以13个、36.1%的占比高居榜首,囊括了单抗、CAR-T细胞、融合蛋白、疫苗等高壁垒子领域,显示出我国在重大疾病治疗和预防技术上的整体跃升。食品、饲料及添加剂领域以9个、25% 的份额位居第二,产品横跨功能糖(阿洛酮糖)、母乳低聚糖(2’-岩藻糖基乳糖)、替代蛋白(乙醇梭菌蛋白、短柄镰刀菌蛋白、酵母蛋白)、维生素(维生素 B5)等领域。生物基化学品领域包括β-丙氨酸、1,4-丁二胺、十二碳二元酸、反式乌头酸、精草铵膦和γ-氨基丁酸6个产品,占比16.7%。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领域包括多杀霉素、红景天苷和γ-聚谷氨酸3个产品,占比8.3%,通过微生物细胞工厂解决了植物提取“靠天吃饭”的瓶颈。生物基材料领域2个,均为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可替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亦可用于医用材料或药物缓释载体。化妆品相关领域2个,红没药醇与透明质酸共同指向高端发酵生产,是“小体量高价值”的典型赛道。食品、饲料及添加剂/生物基材料领域的产品为L-丙氨酸,该产品以大肠杆菌工程菌株为底盘,创新性应用厌氧发酵生产工艺,避免化学法污染问题,较现有发酵工艺简化生产步骤,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