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钦州港,海风裹挟着机械的轰鸣声。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港区,广西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三期工程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以下简称“EVA”)项目现场,一座座钢结构框架拔地而起,来自瑞士、德国等EVA项目设备陆续就位,广西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华谊钦州化工能源三期,其一阶段已正式迈入设备安装高峰,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中。已运抵到厂的核心设备2批次206件、货值3.92亿元,从货轮靠泊到运抵厂区,最快当天可以完成,创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型装备通关最快纪录。
“这台EVA压缩机,单体重280吨,是整条产业链的‘心脏’。”华谊三期项目副经理陆文俊指向正在吊装的瑞士产机组感慨,“过去同类设备通关至少两周,如今‘船边直提、车板直装、到厂监管’,全程零落地、零等待,比传统流程缩短20天。项目进展比预期的还要快。”
这是广西近几年来引进的最大化工项目,华谊三期总投资550亿元。一阶段的甲醇制烯烃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正以惊人的“钦州速度”推进,不仅刷新了进口大型设备通关效率,更承载着打造“中国—东盟绿色化工产业高地”的使命。
过去,超限设备通关需两周以上,反复吊装还可能造成精密件损伤。钦州海关创新推出“口岸直提+到厂监管”模式,将查检环节移至厂区,实现设备“不落地”转运,不仅提高通关效率,更是保障设备安全。该关不断总结华谊三期工程EVA项目进口设备好的经验和做法,复制推广。
钦州海关查检科科长王亚斌说:“因进口成套设备数量多、体量大,我们根据项目建设进展陆续开箱、安装的特点,量身定制了‘清单式管理分步检验模式’,对暂时不能满足整体拆除包装、安装调试的进口设备,建立监管清单,明确分步检验时间,到期自动提醒,将顺势监管理念嵌入EVA项目建设各个环节。”
“海关通过高效沟通与精准安排查验,不仅便利企业,也保障我们的工程进度。”在三期工程EVA项目现场,陆文俊指着规划图说:“我们不仅做大规模,更要做强价值链,华谊三期项目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000亿元,利税超200亿元,带动就业6000人。”
在这片占地65.5公顷的三期项目工地上,一条全球领先的碳一化工下游产业链正加速成型。以甲醇制烯烃为龙头,布局高端新材料全产业链,可降解材料:30万吨/年PBAT项目,助力解决“白色污染”;特种新材料:3.8万吨/年环氧树脂及有机硅项目,用于电子封装、航空航天;绿色能源:配套氢能综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
站在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远眺,华谊与中石油、恒逸等企业的装置群连成一片“银色森林”。这对加快延伸钦州石化产业链、形成北部湾沿海石化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钦州石化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不仅是工厂,更是中国—东盟化工产业合作的‘桥头堡’,我们将以华谊三期项目为牵引,推动‘港口+产业+贸易’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绿色化工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贸易与物流发展局局长林纲说。凭借RCEP优势,钦州基地的产品即将覆盖东盟各国,形成“长江经济带技术+钦州制造+东盟市场”的循环格局。在开放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下,这条贯通东盟的绿色化工产业走廊,正书写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