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新材料聚酰胺产业迎接新的市场前景

A-A+日期:2025-07-29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目前,全球基础化学品市场已进入成熟期,我国化学品原材料市场近年来产能快速扩张,乙烯、丙烯、芳烃等基础石化产品已出现结构性过剩或潜在过剩风险。

以乙烯为例,2020~2024年,我国乙烯产量从2159.96万吨增至3493.4万吨,年均增长率12.8%,增速呈“前高后低”特征。其中,2021年爆发式增长主要是民营大炼化项目投产,产量同比激增30.8%。2024年,受制于产能过剩风险,增速回落至2.3%,新建项目审批趋严。2024年,乙烯行业平均毛利率降至12%(2021年为24%),通用级聚乙烯价格较2021年下跌22%,中小企业开工率不足60%。

产能过剩主要源于炼化一体化项目集中投产、原料轻质化趋势加剧竞争、下游高端产品技术瓶颈及出口市场受限等因素。总体来看,我国基础石化产品市场呈现“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特点。以聚丙烯为例,2024年,国产高端聚丙烯自给率为45%,以利安德巴赛尔、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三菱化学为代表的国际巨头凭借高端改性聚丙烯技术占据30%以上市场份额,产品单价较国内企业高20%~30%;而以通用料生产为主的中小型企业面临低利润与高库存双重压力,部分装置开工率不足60%。

高端新材料产品需求旺盛、市场广阔。由于近年来新能源、光伏发电、动力电池等下游产业出现爆发式增长,催生出对新材料的巨大市场需求。

与大宗产品相比,化工新材料市场认可度高、市场售价高。由于研发壁垒高,新材料具有典型的“研发投入、专利壁垒、市场垄断”特征,产品附加值高、企业盈利空间大。东方财富网资料显示,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新材料企业覆盖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领域,形成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布局,IPO累计融资超430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合计研发投入29亿元。

着眼未来,聚酰胺材料是新材料领域公认的风口领域,需要以前瞻性眼光和果敢行动力谋篇布局。

聚酰胺作为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核心品类,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486亿美元,我国市场占比超过30%,达1500亿元。根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市场规模将突破27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8.9%。这一增长主要受益于汽车轻量化、电子电器高端化及绿色包装需求的爆发。

未来,随着下游应用爆发式增长,聚酰胺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研究显示,在汽车轻量化与新能源革命的牵引下,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40%,单车聚酰胺用量较传统燃油车增加3公斤~5公斤,PA66在发动机罩盖、充电桩部件的需求年增速达18%,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20亿元。受电子电器高端化趋势影响,5G基站、折叠屏手机推动LCP(液晶聚酰胺)需求激增,2024年国内LCP进口替代率提升至35%。华为、小米等厂商已与万华化学合作开发低介电损耗PA10T,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30%。在绿色包装与可持续发展方面,高阻隔PA薄膜在生鲜冷链中的应用规模2024年达85亿元,年增长率22%。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