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在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约305亿元的中国石油广西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首套主体生产装置——200万吨/年柴油吸附分离装置、乙烯球罐组和低温罐区等储运系统、4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等核心装置陆续建成,项目总体进度超95%,进入工程收尾和预试车阶段,计划今年10月正式投料开工。
6月30日,随着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乙烯装置乙烯压缩机组空气载荷试车一次试车成功,至此,“三机组”空载试车工作全部完成。裂解气压缩机、乙烯制冷压缩机和丙烯制冷压缩机,合称为乙烯“三机组”,是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核心设备。
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项目总投资达3045914万元,在广西石化现有1000万吨/年炼油基础上,新建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装置。炼油区块依托现有30套主体生产装置,新建200万吨/年柴油吸附脱芳装置和40万吨/年碳二回收装置,停用2套主体生产装置;化工区块新建14套化工主体装置,包括120万吨/年乙烯装置、55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苯乙烯抽提联合装置、18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等。
工艺技术:乙烯装置采用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乙烯成套工艺技术;12 万吨 / 年溶聚丁苯橡胶(SSBR)装置采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成套技术;8 万吨 / 年苯乙烯 - 丁二烯 - 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S)装置采用新疆寰球公司与独山子石化共同开发的工艺技术。聚烯烃技术来自尤尼维讯、利安德巴赛尔等国际知名专利商,乙烯、丁二烯、裂解汽油加氢等生产技术为国内自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