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中国石化联副会长傅向升:炼油行业应对新挑战的关键是绿色低碳与创新

A-A+日期:2025-07-03来源:中国化工报    

日前,在辽宁盘锦举行的2025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炼化专题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发表题为《炼油行业应对新挑战的关键是绿色低碳与创新》的致辞,全文如下。

在全球石化产业调整和产业链重构加快、效益持续低迷的形势面前,我国炼油行业面临的挑战也很艰巨。欧洲和日本的炼油装置都在重新评估的基础上加快调整,埃克森美孚、壳牌、利安德巴赛尔等跨国公司都相继宣布对欧洲炼油装置的重新评估、定位和战略调整,三菱化学、英力士、三井化学相继宣布退出煤化工和基础化学品业务。在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面前,如何把握新的机遇,推动石化产业和炼油行业走出当前“内卷式”竞争加剧、效益下滑的困境,实现石化强国和炼油强国目标的新跨越? 

1.我国炼油行业进步明显,但也面临新的挑战。成就与进步方面,我国炼油装置总产能2022年底首次超过美国,炼油产能和乙烯产能双双跨上世界第一的平台。根据最新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炼油规模再创新高、已达9.3亿吨,稳居世界第一,其中千万吨级及以上炼油装置35家,占炼油总产能的55%以上。2024年底我国乙烯产能5455万吨/年、产量4780.4万吨/年,其中百万吨级及以上乙烯装置21套,产能占乙烯总产能的约50%。我国炼油和乙烯装置的规模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整体竞争力持续增强,自主设计、建设以及主体设备制造的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的整体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但2024年我国原油加工量7.08亿吨,炼油装置的年均开工率只有76.1%,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与美国炼油装置的开工率差距更大一些。我国炼油行业的效益更难一些,炼油板块前年营业收入利润率只有1.3%,去年亏损额超过230亿元,今年上半年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效益更加严峻。第三个新情况是受新能源汽车去年渗透率已高于45%(今年将超过50%)的影响,汽油销售量首次出现下降;受LNG重卡车替代的影响,柴油消费量下降进一步加速,多位业内人士预测我国成品油消费已达峰值。

因此,炼油行业应认真研究“减油增化”的实施路径与方案,尤其是在当前“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减油增化”增什么?鉴于目前“内卷式”竞争加剧的现状,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材料是不能再增了,应在产品差异化、高端化上下功夫,在高性能材料、高端膜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创新发展下功夫。炼化企业还要认真研究炼化一体化方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石化、中石油以及恒力、浙石化、盛虹和利华益、京博等炼化企业的竞争力来看,做好炼化一体化产品链的延链和强链以及油和化的产品优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以及效益都明显好于以成品油为主的炼油型企业。当然炼化一体化炼化企业还要认真研究原油直接制化学品、原料多元化和原料轻质化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案,以实现“减油增化”的最优方案。此外,不能做到炼化一体化运营的炼油企业要在“减油增特”上下功夫,在“油转特”中以适应成品油消费下降,而高端润滑油及其基础油、低硫船燃、特种油品短缺的新形势,并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善效益水平。

2.绿色低碳是石化和炼油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石化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资源型能源型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对石化和炼油行业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一方面通过绿色低碳的先进性标准,加快炼油和石化装置的升级改造、加快一批落后产能的有序退出,为先进企业和能耗物耗低、竞争力强的生产装置和产能腾出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通过循环经济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废催化剂的有效回收、废弃塑料的物理循环与化学循环等,推动石化产业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炼油行业而言,加快绿色低碳新技术的工业化示范与应用,是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如绿电裂解代替蒸汽裂解技术的工业化,巴斯夫与SABIC、林德公司经多年的协同创新,已在路德维希港基地一台裂解炉上完成工业化考核,取得了工业化应用的成果。

石化行业和炼化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加快与绿电、绿氢耦合发展示范与探索的同时,还要关注生物质化学品和生物合成技术以及二氧化碳合成化学等的创新,探索炼油与生物质资源的耦合发展,如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生物质船燃以及生物质甲醇制烯烃、非粮生物质乙醇制烯烃等,为实现减碳、应对碳关税和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和探索新的路径。这些课题都是当前国际国内学术界、科技界关注和创新的前沿,也是石化产业未来摆脱化石资源制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3.创新是破解当前困境实现强国目标的关键。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也是实现石化和炼油强国的关键。美国和欧盟、日本,以及埃克森美孚、陶氏、巴斯夫、三菱化学等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科技强则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和公司的竞争力就强;科技强也是国家安全和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保障。

新世纪以来,我国石化和炼油行业创新进步明显,但由于历史、工业现代化以及发展阶段的原因,原始创新能力和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创新短板始终是我们由石化大国迈向石化强国最明显的瓶颈制约。

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聚焦关键共性技术、聚焦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科技前沿,瞄准原创性引领性实施重点突破。为化解结构性矛盾突出、破解“内卷式”竞争加剧,炼化企业在做好茂金属聚合技术工业化、原料多元化与轻质化、组分炼油和分子炼油以及数字化转型等新方案、新赛道产业化的同时,还要关注并开展甲烷直接制烯烃、合成气直接制烯烃、二氧化碳绿色化学、废弃塑料化学循环、费托合成等前沿技术的协同创新。通过创新化解结构性矛盾、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动炼油和石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为应对贸易壁垒加剧、“脱钩断链”和“小院高墙”等挑战,全球石化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重组与调整,这是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需要,也是为了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需要。当前的布局调整与重新定位,也是在为开启新一轮未来竞争与发展做准备,人类社会未来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石化材料,人类社会未来的转型离不开清洁能源。今天这个专题会的主题是“绿色低碳未来”,来自石化和炼油界的各位嘉宾将重点围绕绿色和创新做精彩报告。每个人的经历、阅历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将为大家呈现精彩纷呈的观点。相信今天的观点碰撞、思想碰撞会带给各位新的启发和新的收获,带给各位推动炼油行业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思考。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