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一带一路”农资行启动!未来机遇有多大?

A-A+日期:2024-01-26来源:中化新网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最佳对接领域之一。1月24日,在《农资导报》主办,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农化新机遇论坛上,院士、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围绕相关话题展开探讨。

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以农业服务为先导产业,将中国品种、中国技术及中国模式带到当地,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作物产量,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对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灌溉设备等农资产品需求也与日俱增。从我国农资出口目的地看,基本也集中在 “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和非洲地区,正在成为中国农资产业国际合作的重要先导区,农资贸易、农业技术、农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着很多新的机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行业的权威媒体,报社旗下《农资导报》一直关注国内农资企业的“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个重大命题。

希望通过本届论坛,为国内农资企业搭建“一带一路”合作平台,让中国更多优秀的农资企业通过合作平台寻找“走出去”的突破口,让国外优秀农资企业通过合作平台抓住“引进来”的新机遇。此外,我们还希望这个合作平台能够将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产品、先进农业管理理念传播出去,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

农药是现代农业中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武器”。我国农药创制的发展经历了“低效高毒-高效高毒-高效低毒-绿色农药”的发展过程。过去5年,我国农药学科发展迅速,在创新成果、绿色农药新品种创制、科技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与国外同行相比,绿色农药创新研究水平与世界同步。当前,我国引导农药工业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格局正在形成,已成为世界上具有新农药创制能力的国家。绿色农药要符合活性高、选择性高、农作物无药害、无残留、制备工艺绿色的特点,因此,未来农药的创制不是单一学科能完成的,需要新的生物技术引领、生物信息技术应用和多学科发展的推进。面对未来,高效低风险化学调控剂、生物源农药、免疫诱抗剂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绿色农药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保障粮食、食品安全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针对未来5~10年绿色农药创新发展目标及研究重点,一是要重点研究新型高效生物农药的创制及产业化技术,如以活体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为有效成分创制安全高效的生物农药新品种,建立绿色高效、低成本、低污染制造工艺,创制安全高效、环境适应性强、持效期长的生物农药;二是要研究绿色化学农药的创制及产业化技术。基于天然产物及化学小分子数据库,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新型农药分子骨架;发展基于靶标抗性预测的药物合理设计新方法,降低农药创制抗性和交互抗性的风险,创制高效、环境安全、绿色化学农药新产品。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目前全球体量最大的自贸区,由东南亚国家联盟的10个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5国组成,覆盖了大约全球30%的人口、经济总量、贸易规模及资本流动规模。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看,除中国外,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均为化肥进口国。近几年,中国化肥出口至RCEP的数量约占到总出口量的40%左右。

RCEP生效,给化肥行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RCEP中的减少进口关税、扩大市场准入、简化海关程序等措施将促使成员国之间的化肥贸易更加便利化,有望扩大企业的出口市场和增加贸易机会。此外,RCEP成员国在化肥生产和贸易方面具有互补性,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合作拓展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RCEP可能带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面对来自其他成员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同时,RCEP将推动成员国之间的质量标准和贸易规则的趋同,企业需要对化肥产品的质量、标准、检验检疫等方面进行调整并遵守各国的贸易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满足市场准入要求、保障合法合规经营。

在RCEP效应下,农化企业应通过密切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宣传,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形象;提高生产效率并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环保合规,符合RCEP成员国的质量标准和环保法规;积极寻求跨国合作和拓展市场多元化,降低对某一特定市场的依赖;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等措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对RCEP协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土、光热、劳动力等农业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农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与我国农业互补性强。所以说,农业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在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也是筑牢民心纽带,促进构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虽然我国支持农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健全,但农化企业“走出去”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国内企业自身能力与国际巨头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二是支持农业“走出去”的政府政策和公共服务仍不完备,部门间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但总体来看,机遇还是大于挑战。从全球农化市场来看,过去20多年,全球农业投入品行业经过几次大型的并购潮,农化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从自身实力看,中国农业投入品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涌现出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农业企业。中国农化已与世界全面接轨,在全球农化市场的主动权和影响力日趋提升,亟须抓住全球农业产供链调整大趋势,加快跨境投资业务布局。

结合政策研究方面的思考,对农化企业“走出去”提一点建议。首先,要顺应形势,主动出击。建议企业树立国际化的视野,顺应全球农化市场的趋势,重点围绕农业生物制剂、数字农业、减碳可持续发展等热点前沿领域进行布局。其次,科学研判服务大局。建议企业聚焦国家农业对外合作核心区域、重点国别、关键产业,把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跟国家战略相结合,精心规划,科学设计一些农业“走出去”的战略项目。再次,整合布局,国际化运作。要加快培养储备国际化人才,进行本土化的生产经营。最后,协同发展,共应挑战。境内境外企业要协同发展,发挥各自优势,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历史性成就,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下降0.3%。海关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47万亿元,增长2.8%,占进出口总值的46.6%,提升1.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非常大。那么,企业如何“走出去”?除了要增强自身动力,加强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外,一定要认真研究相关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国家需求。

如何更快更好地“走出去”?我认为最好的途径就是参加展会。当然,参加展会一定要关注展会的品质,比如土耳其、埃及等展会都是品质相当高的展会,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发展商机。在做企业经营时,除了关注自身产品外,一定要关注世界经济、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只有认清形势,才能确定企业正确的发展策略,才能走出一条健康顺利的发展之路。

非洲农业的基本环境与我国环境相差不大,土地肥沃,除撒哈拉沙漠地区外降水量充足。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非洲拥有8.3亿公顷可开垦的荒地。农业在非洲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非洲的农业基础设施、养殖能力不足,农业机械化也低于其他地区,非洲的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制约。

中国农业与非洲农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非洲农业资源丰富,而中国农业资源相对短缺;非洲农业仍然沿袭着粗放型经营方式,生产和管理相对落后,而中国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实用。特别是杂交水稻、病虫害防治、家禽饲养、旱作农业、沼气利用、中小型农机具和加工设备等方面,当地有很大的推广空间。同时,中国与非洲农业在资源、市场和技术等方面也有很强的互补性,深化中国与非洲农业合作,既可促进非洲农业发展,也有利于解决我国紧缺农产品不足的问题,有利于降低我国企业国际合作成本,带动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出口。

当前,非洲从事粮食生产的障碍正在逐渐下降。过去十年,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左右,世界各国都已开始加大投资的力度,非洲大陆正在成为测试促进粮食生产新方法的“实验田”。非洲开发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如果能够克服农业发展障碍和获得必要投资,非洲农业产值有望从目前的2800亿美元提升至2030年的1万亿美元,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丰收三要素:阳光、雨露、撒可富”这是嵌入中华大地30多年的丰收记忆。上世纪80年代,国内化肥以单质肥为主,高品质复合肥主要依赖进口,在对外开放、合资建厂如“雨后春笋”的大背景下,突尼斯、科威特、中国共同投资兴建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下称中阿公司)秦皇岛磷铵厂这一项目。2006年,科威特石油化学公司(PIC)将其持有的30%股权转让给突尼斯化学集团(GCT)。2008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成为中阿公司最大的股东。

当前,中海油履行大股东职责,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在加快中国和突尼斯合作、国际采购、化肥出口、新品迭代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阿特色的发展之路。

品质为先,恪守“精诚的服务、精心的管理、精致的配方、精湛的工艺、精选的原料”五大精品原则,中阿公司主持三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成为7项国家标准制定者。技术为根,中阿公司采用先进的法国AZF工艺,年产撒可富复合肥120万吨,累计产销量已突破2200万吨。服务为本,中阿公司打造数字化、特色化服务体系,荣获业内首个绿色产品认证,引领肥料行业进入绿色5G时代。

目前,公司出口复合肥涉及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与地区等14个,复合肥出口量超过32万吨。未来,中阿公司将继续与突尼斯就优势资源等深化交流合作;持续扩大公司复合肥等产品出口业务;依托海油平台,进一步优化采购渠道,从众多国家进口生产原材料;加大研发力度,新品迭出,快速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与国际接轨,加大数字化、科技化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套餐式服务体系。

中阿公司将坚持以复合肥为主业,深入高端化肥领域,引领复合肥生产和施肥变革;发挥公司品牌和人才优势,保持复合肥行业领先地位,以创建中国化肥行业先进的生产和服务综合型企业为发展目标,践行央企责任,造福中国农民,引领行业振兴。
中农控股氮肥事业部经理胡艳丽:2024年全球氮肥市场需关注六大因素

从全球氮肥供应情况来看,2023年,全球合成氨产能1.836亿吨,增幅不足1%,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低成本地区,包括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2024年全球合成氨产能将达1.938亿吨,增幅将达2%。与此同时,高成本地区如欧洲和澳大利亚等正在计划关闭工厂。氮肥有效产能预计将从2022年的1.565亿吨(折纯氮)增加到2024年的1.621亿吨(折纯氮),增幅4%。增产主要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低成本项目,印度装置的增加以及中国市场的回归。

需求端来看,预计2024年全球肥料消费将继续增长。其中,氮肥消费量将增长2%,至 1.116亿吨。

从尿素的情况来看,2023—2024年,除中国外的国际市场新增产能预计达到600万吨以上。其中,2023年新增92万吨,预计2024年将新增548万吨。中国2023—2024年新增尿素投产产能1215万吨。其中,2023年已投产330万吨,2024年计划投产550万吨,预计2024年国内尿素供应量或将再创新高。

从主要氮肥需求国印度来看,由于印度国内产量的提高和纳米液体尿素使用的增加,近年来,印度尿素招标数量在逐渐下降。2024印度财政年度尿素进口量估计为400万~500万吨,低于2023年的750万吨。

 

2024年把握全球氮肥市场形势的变化需关注六大因素:一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全球经济改观及通胀程度、地缘政治等因素;二是国际能源价格走势以及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的变化;三是国际尿素市场供需变化;四是中国国内经济恢复情况,法检政策执行情况,尿素关联产品的市场情况以及下游及相关化工板块需求恢复情况;五是中国国内尿素投产、开工率情况,煤、天然气等原料价格走势对成本的影响;六是全球气候变化及农产品价格变化。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永峰:全球磷复肥产业布局将逐渐向资源大国集中

据初步统计,80%~85%的磷复肥通过湿法磷酸加工,磷铵产品占磷复肥生产量的65%左右,是最大的磷复肥品种,复合肥占15%~20%,其他品种占20%左右。近年来,特种磷复肥产品比例上升较快,传统的磷铵、重钙、复合肥产品比例下降。

从供需关系看,磷铵是主要的磷复肥产品,也是国际市场磷复肥的主要贸易品种。磷铵的贸易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左右,比例相当高。从短期趋势来看,预计2024 年磷酸产能较2022年增长4%。从长期趋势来看,由于低的投资和好的建设条件,全球磷酸盐产能增长区域主要集中在非洲和西亚,到2027年预计有500万~600万吨的增长。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磷复肥产品生产、消费及出口大国,均占全球总量的30%以上。自2007年以来,国产磷复肥的市场满足率一直维持在100%以上。但近10年来,国内消费量持续下降,出口量持续走高,维持在500万吨左右。从中长期来看,市场需求处于下降趋势。

从贸易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磷复肥产品生产要素成本逐渐升高,竞争力逐渐下降。中长期看,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渐渐衰退,市场份额降低,竞争力下降将是总趋势。

 

总的来说,全球磷复肥生产量、需求量将逐年上升,产业布局逐渐向磷资源储量大国集中;贸易量因资源分布不均在不断增加;由中国为主导的出口格局正发生变化,而进口格局变化不大;中国在国际磷复肥市场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市场份额正在减少;产能扩张快、出口依赖度高的摩洛哥、沙特、俄罗斯等将成为磷复肥产品主要出口国家;短期贸易量的多少,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将不会影响中长期贸易趋势。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产品经理牛建波:未来全球钾肥供需格局将更为宽松

目前,巴西、美国以及东南亚等国际多数主要钾肥市场的交易活动仍处于季节性放缓状态。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数据,未来全球氯化钾需求或将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而未来几年全球钾肥产能年增速或将超过2.2%。产能增速大于需求增速,因此未来全球钾肥供需格局将更为宽松,预计短期内在无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国际钾肥市场仍将低位徘徊。

再看国内,2023年,国内氯化钾价格先抑后扬,宽幅震荡。上半年,受中欧班列钾肥补给量增多,农户用肥积极性不及预期,价格先稳后跌;下半年,受秋季用肥集中采购,下游工厂补库存周期与大贸易商惜售等影响,价格止跌回升。

未来,在国家保证粮食安全大政策的前提下,从科学施肥的角度来看,钾肥的刚性需求仍将呈现稳定态势。2023年,中国钾肥表观消费量为1496万吨,同比上涨9%。从影响钾肥市场的供需因素分析,利好、利空因素相互交织。一方面,在全球粮食安全保障的形势下,粮食价格难以大幅下跌;突发事件持续,对钾肥价格形成一定支撑;2023年国产企业库存约为110万吨,较2022年末库存大幅下降,处于库存低位。另一方面,当前市场钾肥需求偏淡;进口量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12月底港口库存累积至330万吨,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供给面压力逐渐加大;国际化肥价格下滑也对国内钾肥价格形成压力。

 

综合来看,在春耕用肥结束前,国产钾缩量与进口钾增多相互交织,尽管当前市场价格已贴近进口成本线,仍然不排除钾肥价格阶段性回调的可能。不过,在氮、磷比价效应支撑下,持续下降空间相对有限。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