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丙烯酸扩产潮来了,新增产能集中兑现

A-A+日期:2023-05-15来源:

1、丙烯酸新增产能集中兑现

2023年丙烯酸的产能增长幅度预计在15%左右。

这是继2015年之后行业产能首次出现两位数的增长。

市场信息反馈,一季度卫星化学18万吨/年丙烯酸装置计划投产,将拉开今年行业扩产潮序幕。

年内还有蓝湾新材料20万吨/年、山东三岳8万吨/年新产能将落地兑现,这三家丙烯酸新产能合计占行业总产能的13%以上。

再加上2022年年底投产的广西华谊40万吨/年丙烯酸产能,今年投入市场的新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将达到24.57%。

此外,包括万华化学16万吨/年、巴斯夫38万吨/年及恒力石化20万吨/年等,总计130万吨/年的丙烯酸新产能计划在3年内落地。

这轮扩产潮是由近8年来丙烯酸行业产能增长率首次突破两位数而引发。

国内上轮丙烯酸产能快速增长期发生在2011~2015年,期间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7%。

2016年,随着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叠加下游需求疲软,导致丙烯酸行业盈利水平下滑,产能利用率严重下降,开工率仅维持在五成左右。

此后,丙烯酸行业为了维持基本的盈利水平,产能规模一直变化不大。

2020年以来的3年间,丙烯酸新增产能增长率始终控制在4%以下。

2、丙烯酸产业链

长期以来粗丙烯酸都是用来生产聚丙烯酸与通用丙烯酸酯。

聚丙烯酸产品用于吸水性材料、洗涤剂、分散剂和增稠剂领域。

通用丙烯酸酯用于涂料,胶黏剂,纺织与塑料助剂领域。

过去二十年间,超吸水性树脂(SAP)的需求大增,很多粗丙烯酸产品被进一步提纯为高纯丙烯酸,用于加工SAP。

全球粗丙烯酸用于高纯丙烯酸的份额逐渐提升,目前用于SAP的丙烯酸消费量已经达到30%左右。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丙烯酸酯类单体是丙烯酸丁酯,约占丙烯酸酯产能的八成。

3、丙烯酸市场格局

全球丙烯酸行业高度集中,前五大厂商产能占比高达56%,均为国际企业。分别为巴斯夫、Arkema、日本触媒、陶氏化学和LG Chem。

其中,巴斯夫丙烯酸占全球总产能的17%,排名第一; Arkema位居第二,在中国均设有丙烯酸生产基地,分别处于南京和泰兴。

目前国内丙烯酸生产企业共有16家,产能主要集中在头部7家企业,包括卫星化学、昇科化工、扬子巴斯夫、上海华谊、台塑宁波、万华化学和江苏三木,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的CR7分别为80%和82%。

企业层面,作为少数具备全产业链的丙烯酸及酯的规模化生产商,卫星化学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目前产能规模位居国内第一,新增产能投放后将成为仅次于巴斯夫的全球第二大生产商。

除此之外,未来华谊集团、万华化学的市场份额也将有所提升,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国内布局厂商还包括渤海化学、双象股份、沈阳化工和保立佳等。

丙烯酸及酯主要与丙烯酸配套,供需格局与丙烯酸类似。

国内丙烯酸丁酯CR5为60%,前五大企业为卫星化学、华谊集团、宁波台塑、扬子巴斯夫,均配套丙烯酸产能,一体化程度高。

展望来看,全球丙烯酸产业东移的趋势在欧洲能源危机的助推下将难以逆转,出口仍有增长空间。

目前欧洲丙烯酸全球产能占比17%,但这些装置单体规模小、老化严重,未来还将承受高昂的能源成本,经济性将大打折扣。

日本方面,小厂商出光兴产(Idemitsu)也于2022年宣布退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业务,目前仅剩日本触媒、大分化学和三菱化学三家生产商。

因此,未来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丙烯酸及酯的需求将日益增大。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