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我国炼化产业转型升级亟待破局

A-A+日期:2023-04-06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3年第4期    

2023年2月16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指出,我国炼油总产能已达9.2亿吨/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同时我国乙烯总产能已达4675万吨/年,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乙烯产能国。

炼油和乙烯产能是国家石化工业发展规模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炼油和乙烯产能规模持续增加,有力保证了汽柴油和基础化工材料的供应。炼油工业以国内市场为主、少量出口调节为辅的市场供应结构,有效稳定了国内成品油供应,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短期出现供应紧张,以及2021年疫情及油价造成的短时间和局部的市场波动外,21世纪以来国内成品油市场整体保持了稳定供应。以乙烯、PX(对二甲苯)为代表的石化产能建设也是如此,近年来自给率不断提升。炼化产能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基本配套,保证了石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部分破解或缓解关键石化物资“卡脖子”问题。

在产能规模增加的同时,炼化产能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一是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如车用汽柴油产品进行了不间断的质量升级,目前车用汽油全面执行国6B标准,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柴油标准个别指标甚至严于欧6标准;二是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已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具备依靠自有技术成套建设、运营千万吨级炼油及部分下游衍生物生产装置的能力,炼油及基础化工原料生产摆脱了国外技术的“卡脖子”,部分技术已能够与国外技术并驾齐驱,自主开发的催化裂解技术等出口海外,石化技术频获国家科技大奖,智能炼化企业建设初见成效;三是产品结构随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有效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如生产柴汽比由高峰时期的2.2以上已降到2021年的1.1以下,调节幅度明显,而这种调整无法完全通过生产操作调节实现,是长期开展装置结构优化得来的;四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随着先进产能建设和落后产能置换、退出,基地化、园区化、规模化、炼化一体化水平逐步提升,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芳烃快速发展,装置规模大型化成效显著,目前国内已有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企业超过20家,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五是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度降低,低碳发展也已开展部署。目前,我国炼化标杆企业已立于世界先进甚至领先行列。

我国的炼化产能建设和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积累、结果使然的过程。我国没有刻意追求炼油、乙烯产能的排名,甚至一直在对炼油和乙烯产能建设进行宏观调控,而美国也没有把炼油、乙烯产能作为重要的产业考量指标和目标,产能发展是市场规律作用下的自然结果。我国炼化产能超过美国,得益于我国庞大的市场基数和成长速度,得益于对能源安全、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的统筹推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市场形势并不乐观,竞争压力巨大,挑战重重。石油需求即将达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炼油产品需求已经越过高速增长期,国内石油需求将在3-5年进入峰值平台期,炼油产能提升动力逐步减弱,同时国内炼油开工负荷一直较低,不足80%,炼化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内部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油转化、油转特等深度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东北亚处于全球石油市场的末端,炼油毛利不仅长期低于北美市场,甚至与新加坡等市场相比也略有不足,随着成品油市场的逐步放开,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成品油市场不规范现象频发,税收、质量、安全环保等问题仍不断出现;石化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石化下游技术总体仍有较大差距,产业转型和升级有待破局。

大变局蕴含大机会,双循环引出新赛道。虽然受国际局势、市场形势、景气周期、疫情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但我国炼化产业仍展现了强大的发展力、创造力、调节力、竞争力,创新性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了一批世界一流和专精特新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期待我国炼化产业交出一份更加闪亮的答卷。(作者曹建军 系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优化咨询中心经理)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