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丙烯产业整体供需格局正向供应宽松过度

卓创资讯2021-06-07 16:15
近些年中国能化产业发展迅速,C3产业链逐渐壮大。作为基础化工原料之一的丙烯产能迅速增长,伴随以PDH为代表的新兴生产工艺的迅速崛起,未来丙烯供应体量仍将呈现持续扩张局面。因供应增速快于需求增速,部分进口份额受到明显挤压。丙烯产业链整体供需格局正在逐步由供应紧平衡向供应宽松过度。尤其当前部分区域因供需不平衡已经出现过剩问题。

在此背景下,丙烯出口成为了多数企业积极探索的一条重要途径。

出口量逐年上涨 2021年增幅明显

通过近5年历史数据可以看出,丙烯出口量逐年增加,并且近2-3年增速明显。2016年之前,丙烯出口量基本为零。2017-2018年因国内丙烯整体供应不充裕,企业整体出口量整体有限。而进入2021年,1-4月份丙烯出口量已达到1.4万吨,比2020年全年出口量还要多。主要原因在于近两年丙烯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丙烯整体自给率明显提升;另外因局部的供需不平衡,部分区域因供应过剩量无法消化,导致部分企业出口积极性提升。其中国外市场受突发事件影响导致阶段性供需失衡,出口套利窗口开放也是丙烯出口量增加的原因。

供应增速快于需求增速 进口份额受到挤压

从近几年中国丙烯市场供需变化来看,供应增速快于需求增速。伴随新增产量的陆续投产,2018年以后整体供应增速明显增加。2018年以后产能增速维持在10%-14%,产量增速维持在9%-16%之间。需求端伴随下游衍生品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整体需求增速在2018年后持续回暖,2018-2020年间需求增速在6%-9%之间。2021年供需数据变化预计更加明显,产量增速预计在16%,需求增速预计在15%左右。

国内供需格局的演变逐渐由紧平衡向供应宽松过度。伴随供应增速的快速上涨,进口市场份额受到明显挤压。在2019年年度进口量达到312万吨以后,2020年进口量明显下滑,同比下跌达20%。2021年因国内新增产能逐步落实投产,进口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萎缩,预计年度进口量继续下滑至240万吨左右,同比跌幅4%。

局部区域供需矛盾凸显 积极探索出口之路

截至2021年5月,中国丙烯产能达到4750万吨/年,下游衍生品需求量在4797万吨/年,理论供需差在-48万吨/年。(理论供需数据以丙烯产能及下游衍生品产能折合丙烯单耗而得,产量均按满负荷计算)2021年以来丙烯局部区域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丙烯产业链实际供需数据监测显示(实际供需数据以丙烯及下游衍生品实际产量计算而得),2021年以来主要丙烯流通区域中,华东地区始终存在一定的需求缺口,尤其3-5月份因部分生产装置的停车检修,需求缺口明显扩大;山东地区则伴随丙烯及下游装置的实际生产情况供需不断变化,但多数时间处于供应偏紧状态,需外地区流入或进口量补给。而华南地区则有明显的供过于求现象,2021年以来周度供需差平均在12326吨/周,区域内的供需失衡给外销丙烯为主的企业造成一定压力,致使部分企业积极探索出口路径以扩宽销售渠道。

政策方面提倡支持 出口市场逐渐多元化

自2020年3月20日起,财政部、税务总局的2020年第15号公告中关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产品中就包括丙烯,丙烯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10%提升到13%。随着出口量及企业的逐步增加,出口退税的影响力度也越来越大。

2017-2018年丙烯出口量逐渐增加,主要出口地以日本,中国台湾等地为主。伴随近两年丙烯行业的迅速发展,丙烯出口市场也逐渐多元化。2019-2020年以出口韩国为主,同时出口到中国台湾一部分。而进入2021年,多数企业对外贸易市场扩展至巴西、哥伦比亚等地。从出口市场变化情况来看,我国丙烯出口之路仍在探索过程中,出口市场及客户的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提高。但从未来国内丙烯供需格局来看,部分区域多余丙烯在内销不畅情况下选择出口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销售压力,另外海外市场的扩展也将为企业带来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供需形势加速变化 丙烯出口大势所趋

未来五年,中国丙烯区域间的供需矛盾会进一步凸显,出口或成为重要选择。2021-2025年,中国丙烯产能增速预计在9.36%,而需求增速预计在8.80%。在庞大的供需体量、复杂的产业链结构及大量的新增产能布局下,产业链的整体供需形式将不断变化,区域间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存在需求缺口的区域自给率会进一步提升,当前供应过剩的区域伴随新增产能的逐渐释放供需格局会更加严峻。在内贸遇阻及多重竞争压力下,部分企业必定会选择出口,通过国内外丙烯之间的价差进行出口套利,既能缓解企业阶段性的销售压力,也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力。但仍需说明的是,出口虽然是未来市场需要关注的重要发展趋势,但近几年从体量级来看还很难对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影响,出口规模的形成还需要比较长的周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