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供应过剩和利润下降,韩国SK集团将出售所持有的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的全部35%股份,预计该交易的账面金额为8193亿韩元(约42亿人民币)。
据了解,该企业是SK集团与中国石化的合资公司,中国石化拥有剩余65%的股份,是中国最有可能的买家,因为中国正在加强对战略产业中外国股份的审查。
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总投资额高达3.3万亿韩元,不仅是SK在中国最大的投资,也是中韩两国在能源化工领域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被视为SK集团“中国本土化”战略的核心象征。
该工厂拥有320万吨通用化学品年产能,其中乙烯110万吨。得益于当时乙烯供应短缺,该工厂在高峰期年销售额达到了约10万亿韩元。数据显示,该工厂在最初运营的八年时间里,累计实现了近2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国际评价机构甚至认定该乙烯装置绩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自2021年以来,情况却急转直下。该工厂累计亏损超过1万亿韩元。这一巨大转变主要源于中国国内产能激增和需求停滞的双重压力。数据显示,中国的乙烯产量在2020年至2023年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6000万吨。
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国企业激进的产能扩张使韩国公司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群体之一”。中国工厂以显著更低的成本生产通用产品,使韩国公司面临越来越大的财务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售并非孤立事件,而是SK集团战略重组的一部分。SK正在全面转向其所谓的“ABC战略”,即人工智能(AI)、电池(Batteries)和芯片(Chips)。此前,SK已经关闭或出售了其国内外的部分大宗化学品业务,此次出售武汉乙烯项目所得资金预计将投入未来的增长领域。
中石化或接盘
全资拥有武汉工厂将有助于这家国有巨头简化决策,并将该设施整合进其全面的炼化一体化供应链中。此外,北京方面加强对战略行业外资股权的审查,也增强了中国石化取得完全控制权的理由。
分析师普遍认为,中国石化是最可能的买家。作为全球最大的炼油企业,中国石化去年加工了2.52亿吨原油,并拥有每年1350万吨的乙烯生产能力。